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果树园艺论文--多年生草本果类论文--草莓论文

硬肉型草莓新品种引种栽培及水分胁迫生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14页
英文摘要第14-18页
文献综述第18-47页
 A 草莓的生产发展状况第18-36页
  A.1 草莓的主要特性第18-30页
   A.1.1 草莓的分布第18-19页
   A.1.2 起源和栽培历史第19-20页
   A.1.3 草莓种质资源与育种第20-24页
    A.1.3.1 种质资源第20-22页
    A.1.3.2 草莓育种第22-24页
   A.1.4 品种类型第24-25页
   A.1.5 草莓的经济和营养价值第25页
   A.1.6 草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第25-27页
    A.1.6.1 植物学特征第25-26页
    A.1.6.2 物候期第26页
    A.1.6.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第26-27页
   A.1.7 栽培技术要点第27-28页
    A.1.7.1 繁殖第27-28页
    A.1.7.2 栽植第28页
   A.1.8 包装和运输第28-29页
   A.1.9 贮藏保鲜第29页
   A.1.10 草莓加工第29页
   A.1.11 草莓的病虫害第29-30页
    A.1.11.1 主要的病害第29页
    A.1.11.2 主要的虫害第29-30页
  A.2 世界草莓生产发展概况第30-36页
   A.2.1 国外草莓生产发展现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第30-33页
    A.2.1.1 国外草莓生产现状第30-32页
     A.2.1.1.1 主产国家及栽培方式、面积和产量第30-31页
     A.2.1.1.2 草莓品种第31-32页
    A.2.1.2 高产栽培技术第32-33页
   A.2.2 我国的草莓生产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33-36页
    A.2.2.1 生产现状第33-34页
    A.2.2.2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4-35页
    A.2.2.3 今后我国发展草莓的主要对策第35-36页
 B 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及水分胁迫的生理生化机理第36-47页
  B.1 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第36-37页
  B.2 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第37-41页
   B.2.1 水分胁迫与溶质积累和渗透调节第37页
   B.2.2 水分胁迫与膜透性及膜脂过氧化和活性氧伤害第37-39页
   B.2.3 水分胁迫与光合作用第39页
   B.2.4 水分胁迫与内源激素第39-40页
   B.2.5 草莓水分胁迫研究进展第40-41页
  B.3 干旱对植物伤害的机理第41-43页
  B.4 植物的抗旱性第43-47页
   B.4.1 植物适应干旱的方式第43页
   B.4.2 耐旱机理第43-47页
    B.4.2.1 渗透调节第44-45页
    B.4.2.2 酶促防御系统和非酶促防御系统与抗旱性第45页
    B.4.2.3 光合作用与抗旱性第45-47页
引言第47-49页
1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9-54页
 1.1 试验材料第49页
 1.2 引入品种特性第49-50页
 1.3 试验设计第50-51页
 1.4 取样方法第51页
 1.5 测定方法第51-5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4-99页
 2.1 引种品比栽培第54-69页
  2.1.1 植株营养生长状况第54-60页
   2.1.1.1 植株高度第55-56页
   2.1.1.2 叶片数、叶相对面积、冠幅第56-57页
   2.1.1.3 根颈粗第57-58页
   2.1.1.4 匍匐茎第58-59页
   2.1.1.5 主要营养生长特性比较第59-60页
  2.1.2 物候期第60-62页
  2.1.3 结果习性第62-66页
   2.1.3.1 早熟性第62-63页
   2.1.3.2 丰产性第63-64页
   2.1.3.3 果实的发育与成熟第64-65页
   2.1.3.4 果实性状与品质第65页
   2.1.3.5 南北方引种栽培试验产量比较第65-66页
   2.1.3.6 河北保定草莓果实品质比较第66页
  2.1.4 2001年草莓单果重比较第66-69页
  2.1.5 2001年不同草莓品种果实模拟机械碰撞第69页
  2.1.6 抗逆性第69页
 2.2 草莓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研究第69-93页
  2.2.1 水分胁迫下草莓叶片水分状况变化第69-78页
   2.2.1.1 RWC和WSD的变化第69-70页
   2.2.1.2 Wf/Wb的变化第70-73页
   2.2.1.3 蒸腾速率和气孔扩散阻力日变化第73-74页
   2.2.1.4 离体叶片失水速率的变化第74-78页
  2.2.2 水分胁迫对草莓叶片物质代谢的影响第78-81页
   2.2.2.1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草莓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78页
   2.2.2.2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草莓叶片钾离子含量的变化第78-81页
  2.2.3 水分胁迫对草莓膜脂过氧化及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第81-88页
   2.2.3.1 水分胁迫下草莓叶片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第81-82页
   2.2.3.2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草莓叶片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第82-84页
   2.2.3.3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草莓叶片膜保护系统的影响第84-88页
    2.2.3.3.1 SOD活性的变化第84页
    2.2.3.3.2 POD活性的变化第84-86页
    2.2.3.3.3 ASA含量的变化第86页
    2.2.3.3.4 CAT活性的变化第86-88页
  2.2.4 水分胁迫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第88-93页
   2.2.4.1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草莓叶片光合作用的变化第88-90页
    2.2.4.1.1 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第88页
    2.2.4.1.2 光合速率的变化第88-90页
    2.2.4.1.3 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光呼吸、CO_2补偿点的变化第90页
   2.2.4.2 不同程度水分胁迫下草莓生长状况指标的变化第90-93页
    2.2.4.2.1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草莓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第90-91页
    2.2.4.2.2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草莓地上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第91-92页
    2.2.4.2.3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草莓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第92页
    2.2.4.2.4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草莓产量的影响第92-93页
 2.3 主成分分析第93-99页
3 讨论第99-111页
 3.1 品种特性第99页
 3.2 草莓抗旱指标的筛选第99-111页
  3.2.1 叶片水分状况和物质代谢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0-104页
   3.2.1.1 叶片水分状况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0-101页
   3.2.1.2 蒸腾速率、气孔扩散阻力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1页
   3.2.1.3 脯氨酸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1-102页
   3.2.1.4 K~+含量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2-103页
   3.2.1.5 糖代谢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3页
   3.2.1.6 可溶性蛋白质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3-104页
   3.2.1.7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下草莓叶片渗透调节能力的变化第104页
  3.2.2 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作用和膜保护系统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4-108页
   3.2.2.1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4-105页
   3.2.2.2 膜脂过氧化作用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5-106页
   3.2.2.3 膜保护系统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6-108页
  3.2.3 光合作用和生长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8-111页
   3.2.3.1 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第108-109页
   3.2.3.2 水分胁迫与光合作用第109页
   3.2.3.3 硝酸还原酶与水分胁迫第109-110页
   3.2.3.4 生长指标与水分胁迫第110-111页
4 结论第111-113页
5 参考文献第113-121页
6 附图第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北京房地产开发设计策划
下一篇:桑树多倍体育种材料遗传背景的AFLP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