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粗糙集和粒计算的不完备数据挖掘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数据挖掘 | 第13-16页 |
| ·数据挖掘的产生及概念 | 第13-15页 |
| ·数据挖掘模型与任务 | 第15页 |
| ·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及分类 | 第15-16页 |
| ·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 ·理论工具及处理对象简介 | 第16-21页 |
| ·粗糙集理论 | 第16-18页 |
| ·粒计算理论 | 第18-19页 |
| ·不完备决策表 | 第19-2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本文工作及创新点 | 第23-24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4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基于阈值的差别矩阵求核算法 | 第26-37页 |
| ·引言 | 第26-28页 |
| ·差别矩阵 | 第28-33页 |
| ·差别矩阵的概念及表示 | 第28-29页 |
| ·完备决策表中基于差别矩阵的求核 | 第29-31页 |
| ·已有的基于不完备决策表的差别矩阵 | 第31-32页 |
| ·改进的不完备决策表的差别矩阵 | 第32-33页 |
| ·一种新的不完备决策表求核方法 | 第33-34页 |
| ·新的核属性获取方法分析 | 第33-34页 |
| ·算法分析 | 第34页 |
| ·实例分析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区间粒模型研究 | 第37-49页 |
| ·引言 | 第37-38页 |
| ·扩充粗糙集模型对比分析 | 第38-41页 |
| ·容差关系模型 | 第38-39页 |
| ·相似关系模型 | 第39-40页 |
| ·限制容差关系模型 | 第40页 |
| ·最大一致块模型 | 第40-41页 |
| ·区间粒模型及其知识表示 | 第41-43页 |
| ·基于区间粒的粒层结构 | 第43-46页 |
| ·完备信息系统中的粗集逼近 | 第43-45页 |
| ·不完备信息中基于容差关系的粒层结构 | 第45-46页 |
| ·基于区间粒套序列的粒层结构 | 第46页 |
| ·实例分析 | 第46-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四章 基于区间粒模型的属性约简 | 第49-58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完备信息系统属性约简 | 第50-52页 |
| ·完备信息系统的属性冗余性判定 | 第51页 |
| ·完备决策表属性约简 | 第51-52页 |
| ·基于容差关系的属性约简 | 第52-53页 |
| ·基于容差关系的属性冗余性判定 | 第52-53页 |
| ·基于容差关系的不完备决策表属性约简 | 第53页 |
| ·基于区间粒的属性约简 | 第53-55页 |
| ·不完备信息系统的属性冗余性判定 | 第53-54页 |
| ·不完备决策表属性约简算法 | 第54-55页 |
| ·实例分析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属性约简算法实验 | 第58-65页 |
| ·引言 | 第58页 |
| ·实验设计 | 第58-59页 |
| ·设计思路 | 第58页 |
| ·基于区间粒模型的属性约简算法 | 第58-59页 |
| ·实验环境及数据预处理 | 第59页 |
| ·实验具体步骤 | 第59-61页 |
| ·结果分析及性能对比 | 第61-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 ·总结 | 第65页 |
| ·展望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