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一、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 第13-19页 |
| (一)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及特征 | 第13-15页 |
| 1.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含义 | 第13-14页 |
| 2. 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 | 第14-15页 |
| (二) 国外关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与启迪 | 第15-19页 |
| 1. 英美法系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践及理论 | 第15-16页 |
| 2. 大陆法系对人格否认制度的实践及理论 | 第16-17页 |
| 3. 比较分析 | 第17-19页 |
| 二、我国对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与适用 | 第19-23页 |
| (一) 我国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立法 | 第19-20页 |
| 1. 立法规定 | 第19页 |
| 2. 立法缺陷 | 第19-20页 |
| (二) 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两种错误倾向 | 第20-21页 |
| 1. 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运用上因噎废食 | 第20-21页 |
| 2. 动辄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21页 |
| (三) 我国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不能正确适用的原因 | 第21-23页 |
| 1. 现有公司法人制度的自身制约力不足 | 第21-22页 |
| 2. 我国缺乏人格否认制度的统一适用标准 | 第22页 |
| 3. 我国司法现状相对落后及不平衡 | 第22-23页 |
| 三、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及正确适用 | 第23-34页 |
| (一) 树立积极审慎适用人格否认制度的原则 | 第23-24页 |
| 1. 最后防线原则 | 第23页 |
| 2. 非依职权原则 | 第23-24页 |
| (二) 严格把握公司法人格否认规则的构成要件 | 第24-28页 |
| 1. 主体要件 | 第24-25页 |
| 2. 行为要件 | 第25-27页 |
| 3. 结果要件 | 第27-28页 |
| 4. 因果关系 | 第28页 |
| (三) 规范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程序 | 第28-32页 |
| 1. 准确界定当事人的范围 | 第29-32页 |
| 2.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30页 |
| 3. 准确界定股东与公司的连带责任 | 第30-31页 |
| 4. 禁止法官依职权主动适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31-32页 |
| 5. 禁止在执行程序中径行适用人格否认制度 | 第32页 |
| (四) 完善公司法人制度减少人格否认制度的使用 | 第32-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