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绩效审计研究--基于政府治理机制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导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评论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本文的创新 | 第18-19页 |
2 政府治理机制与政府绩效审计概述 | 第19-41页 |
·政府治理机制 | 第19-24页 |
·政府治理理论的发展和特点 | 第19-20页 |
·政府治理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我国政府治理的现状及其分析 | 第21-24页 |
·政府绩效审计 | 第24-37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涵义 | 第24-26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依据 | 第26-29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内容和特点 | 第29-32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方法 | 第32-35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保障机制 | 第35-37页 |
·政府治理机制和政府绩效审计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41页 |
3 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对比分析 | 第41-59页 |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实践经验 | 第41-47页 |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现状 | 第41-42页 |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共同点 | 第42-44页 |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可借鉴的经验 | 第44-45页 |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实践给我国的启示 | 第45-47页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历程 | 第47-52页 |
·审计监督的恢复 | 第47-48页 |
·经济效益审计的开始 | 第48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 第48-52页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问题分析 | 第52-59页 |
·传统审计观念的制约 | 第52-53页 |
·审计实施中的制约 | 第53-56页 |
·制度制约 | 第56-57页 |
·审计人员的制约 | 第57-59页 |
4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创新导向 | 第59-78页 |
·更新观念 | 第59页 |
·创新方法 | 第59-62页 |
·以审计对象性质界定为基础选择审计方法 | 第60页 |
·以公共产品投入产出过程为框架选择审计方法 | 第60-61页 |
·以审计方法适用性为依据选择审计方法 | 第61-62页 |
·加强人员建设 | 第62-63页 |
·改善审计人员的结构 | 第62页 |
·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 第62-63页 |
·强化风险控制 | 第63-68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内生风险控制 | 第63-67页 |
·政府绩效审计的外生风险控制 | 第67-68页 |
·健全公告制度 | 第68-72页 |
·完善规则体系 | 第69-70页 |
·防止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出现“过”与“不及” | 第70-71页 |
·构建和完善合理的绩效审计公告披露问题的问责制度 | 第71-72页 |
·畅通信息反馈机制 | 第72-75页 |
·对审计信息提供必要的讲解和依据 | 第73页 |
·设立信息反馈渠道,采用多种现代手段收集反馈信息 | 第73-74页 |
·建立科学及时的信息处理系统 | 第74-75页 |
·促进政府治理机制的完善 | 第75-78页 |
·建立全面的政府预算审计制度 | 第76页 |
·着力推动细化部门支出预算改革 | 第76-77页 |
·建立、健全政府绩效审计制度 | 第77-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后记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