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既有研究小结 | 第15页 |
·研究目标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行人微观行为模式构建及机理分析 | 第18-35页 |
·EPB微观行为模式的提出 | 第18-19页 |
·枢纽内的EPB模式构建 | 第19-20页 |
·枢纽内EPB模式要素的联动性 | 第20-21页 |
·个体行为机理的EPB模式分析 | 第21-27页 |
·E-B联动模式主导的个体行为 | 第21-23页 |
·E-P-B联动模式主导的个体行为 | 第23-27页 |
·行人流运动机理的EPB模式分析 | 第27-33页 |
·行人流的运动特征 | 第27-31页 |
·行人流的波动特征 | 第31-32页 |
·行人流间的阻抗特征 | 第32-33页 |
·EPB行为模式的数据归类 | 第33-35页 |
·EPB模式的行为数据类型 | 第33页 |
·数据的采集与运用 | 第33-35页 |
3 基于EPB模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内行人流组织及优化 | 第35-53页 |
·EPB模式下枢纽客流流线组织原则 | 第35页 |
·流线组织及优化程序 | 第35-38页 |
·行人流的驱策要素归类 | 第35-36页 |
·换乘人流归类及排序 | 第36-37页 |
·功能空间的布设与配合 | 第37页 |
·功能空间内的客流流线组织 | 第37-38页 |
·不同流线间的调整及统一 | 第38页 |
·枢纽内时间环境与客流流线组织的配合及优化 | 第38-40页 |
·客流高峰时段下的客流流线组织及优化 | 第38-39页 |
·客流平峰时段下的客流流线组织及优化 | 第39页 |
·紧急情况下的客流流线组织及优化 | 第39-40页 |
·枢纽内空间环境与客流流线组织的配合及优化 | 第40-51页 |
·出入口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1-42页 |
·通道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2-43页 |
·站厅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3-44页 |
·售检票区域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4-45页 |
·站台空间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5-46页 |
·障碍物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6-48页 |
·楼梯及自动扶梯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8页 |
·无障碍设施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8-49页 |
·导向设施与行人流的配合 | 第49-51页 |
·枢纽内环境对行人心理需求的满足 | 第51页 |
·EPB模式下客流流线组织优化的核心 | 第51-53页 |
4 案例分析 | 第53-64页 |
·西直门地铁枢纽 | 第53-57页 |
·西直门地铁枢纽总体情况 | 第53页 |
·西直门地铁枢纽站厅客流流线组织方案分析 | 第53-57页 |
·北京南站综合交通枢纽 | 第57-64页 |
·总体结构 | 第58页 |
·枢纽内流线设计方案 | 第58-60页 |
·空间环境要素设计方案 | 第60页 |
·客流流线组织方案评价 | 第60-62页 |
·客流流线组织优化建议 | 第62-64页 |
5 结论及展望 | 第64-67页 |
·主要结论及创新 | 第64-65页 |
·主要结论 | 第64页 |
·主要创新 | 第64-65页 |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7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