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县域信息化网络规划与组网方案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县域信息化概念的引入第9-10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页
   ·本人完成的主要工作第10-11页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1-13页
第二章 县域信息化网络核心技术第13-27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的定位第13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基本原则第13-14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方案选择第14-18页
     ·组网技术第15-17页
     ·网络结构第17-18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规划第18-21页
     ·整体规划第18-19页
     ·核心层第19页
     ·汇聚层第19页
     ·接入层第19页
     ·禹城县域信息化网络结构第19-21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IP地址分配第21-23页
     ·IP地址分类第22页
     ·互联网IP地址两种分配方式第22页
     ·禹城县域网IP地址规划及实际运用第22-23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管理第23-24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管理层的划分第23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对网络管理的需求第23-24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管理方案第24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安全第24-27页
第三章 县域信息化网络接入技术第27-35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接入技术概述第27页
   ·LAN接入第27-29页
     ·以太网技术第27-28页
     ·县域信息化网络环境下的以太网技术第28-29页
   ·xDSL第29-32页
     ·ADSL单用户接入第30页
     ·ADSL多用户接入第30-31页
     ·通过ADSL实现VPN第31页
     ·VDSL接入第31-32页
   ·WLAN第32-33页
   ·多业务综合接入技术第33页
   ·NGN接入第33页
   ·县域农村信息网接入技术第33-35页
     ·无源光网络技术第34页
     ·有源机箱技术第34-35页
第四章 县域商业用户网络互联方式第35-41页
   ·物理层互联第35-37页
     ·裸光纤互联的方式第35-36页
     ·基于光纤传输网的互联第36-37页
   ·二层VPN互联第37-39页
     ·基于VLAN互联第37-38页
     ·基于虚拟交换机第38页
     ·VPDN第38页
     ·MPLS VPN第38-39页
   ·三层VPN互联第39-41页
     ·IPsec第39-40页
     ·第三层MOLS VPN第40-41页
第五章 县域信息化网络组网方案第41-56页
   ·县域教育信息网第41-49页
     ·县域教育信息网建设目标第42页
     ·典型的县域教育网方案第42-43页
     ·德州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化网络建设方案第43-48页
     ·县域教育及校园信息网运营策略分析第48-49页
   ·县域农村信息网第49-56页
     ·县域农村信息网络现状第49页
     ·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重点第49-50页
     ·农村信息化组网技术选择分析第50页
     ·禹城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方案第50-52页
     ·禹城农村信息化网络光纤组网第52-56页
第六章 县域信息化网络计费模式第56-60页
   ·认证技术第56-57页
   ·计费第57-59页
   ·认证和计费系统的实施第59-6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多值元胞自动机的自行车流模型模拟及分析研究
下一篇:日本园林的传统文化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