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视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电视已成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伙伴 | 第11页 |
| ·儿童电视专业频道发展迅猛 | 第11-13页 |
| ·电视对儿童的危害不容忽视 | 第13-14页 |
| ·研究儿童电视意义重大 | 第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 ·实践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和研究进度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研究进度安排 | 第16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7-30页 |
|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 ·儿童 | 第17页 |
| ·电视节目 | 第17页 |
| ·少儿电视节目 | 第17-18页 |
| ·电视栏目 | 第18页 |
| ·国内外该领域的相关研究 | 第18-26页 |
| ·中外研究范式的现状与比较 | 第18-19页 |
| ·电视媒体对儿童成长影响的研究 | 第19-20页 |
| ·儿童观看电视认知机制的研究 | 第20-21页 |
| ·儿童收看电视的动机、需要和目的的研究 | 第21页 |
| ·儿童在电视节目中参与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 ·儿童电视节目分类的研究 | 第22-23页 |
| ·对儿童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研究 | 第23-25页 |
| ·我国儿童电视节目现状及问题的研究 | 第25-26页 |
| ·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26页 |
| ·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 第26-27页 |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27-28页 |
|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理论 | 第28-29页 |
| ·施拉姆的传播理论 | 第29页 |
| ·"把关人"与"把关"理论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30-37页 |
| ·研究环境 | 第30-31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 第31-32页 |
| ·文献法 | 第31页 |
| ·内容分析法 | 第31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31-32页 |
| ·研究过程及研究设计 | 第32-37页 |
| 第四章 少儿电视节目现状及分析 | 第37-44页 |
| ·少儿频道节目类型分析 | 第37-44页 |
| ·社教类节目情况 | 第38-39页 |
| ·综艺、娱乐类节目情况 | 第39-41页 |
| ·竞技游戏类节目情况 | 第41-42页 |
| ·新闻资讯类节目情况 | 第42页 |
| ·育儿家教类节目情况 | 第42-44页 |
| 第五章 家长对少儿电视节目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44-57页 |
| ·调查家长的基本信息 | 第44-46页 |
| ·家长的评价 | 第46-56页 |
| ·家长对少儿节目的总体评价 | 第46-48页 |
| ·家长对少儿节目具体性的评价 | 第48-56页 |
| ·家长们的建议 | 第56-57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 第57-60页 |
| ·研究结论 | 第57-59页 |
| ·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 | 第59页 |
| ·关于该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中文文献 | 第60-61页 |
| 英文文献 | 第61-63页 |
| 附录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