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剂学论文

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 肿瘤发病率概述第12页
 2. 抗肿瘤药物第12页
 3. 脂质体第12-15页
   ·概述第12-13页
   ·研发现状第13-15页
 4. 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第15-17页
   ·热敏脂质体第16-17页
   ·长循环脂质体第17页
 5. 紫杉醇第17-21页
   ·市场价值第17-18页
   ·理化性质第18页
   ·作用机制第18-19页
   ·紫杉醇注射液第19页
   ·紫杉醇脂质体的研究现状第19-21页
   ·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第21页
 参考文献第21-25页
第二章 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处方前研究第25-36页
 1. 仪器与材料第25-26页
   ·仪器第25页
   ·材料与试剂第25-26页
 2. 方法与结果第26-32页
   ·紫杉醇脂质体中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第26-32页
     ·实验方法第26页
     ·测定条件第26页
     ·空白脂质体的干扰测定第26-27页
     ·专属性实验第27-30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30页
     ·回收率测定第30-31页
     ·检测限和定量限第31页
     ·重复性实验第31页
     ·中间精密度的测定第31-32页
   ·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第32页
     ·游离药物的分离第32页
     ·样品制备第32页
 3. 讨论第32页
 4. 结论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第三章 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处方设计及工艺研究第36-55页
 1. 仪器与材料第36-37页
   ·仪器第36页
   ·材料与试剂第36-37页
 2. 方法与结果第37-49页
   ·处方筛选第37-45页
     ·脂质体制备的影响因素考察第37-40页
     ·正交实验设计及结果第40-45页
   ·制备工艺的研究第45-49页
     ·探头超声第46页
     ·高压均质第46-47页
     ·挤出过膜第47-49页
 3. 讨论第49-51页
   ·热敏脂质体第49-50页
   ·磷脂的选择第50页
   ·水化液的选择第50页
   ·磷脂膜的制备第50-51页
   ·挤出过膜法减少粒径第51页
   ·脂质体的灭菌第51页
   ·脂质体的储存及冻干第51页
 4.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第四章 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理化性质研究第55-62页
 1. 仪器与材料第55-56页
   ·仪器第55页
   ·材料与试剂第55-56页
 2. 方法与结果第56-59页
   ·形态学考察第56-57页
     ·外观第56页
     ·透射电镜考察第56-57页
   ·粒度及其分布考察第57-58页
     ·测定原理第57页
     ·测定方法第57页
     ·测定结果第57-58页
   ·pH 值的测定第58页
   ·稳定性考察第58-59页
     ·短期稳定性第58-59页
     ·放样稳定性第59页
     ·稀释稳定性第59页
 3. 讨论第59页
 4.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第五章 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药动学研究第62-77页
 1. 仪器与材料第62-63页
   ·仪器第62页
   ·材料与试剂第62-63页
   ·实验动物第63页
   ·统计软件第63页
 2. 方法与结果第63-72页
   ·血浆中药物浓度的测定方法第63-69页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第63页
     ·血浆样品的测定方法第63-64页
     ·方法专属性考察第64-65页
     ·标准曲线的制备第65-66页
     ·精密度实验第66-67页
     ·回收率实验第67-68页
     ·检测限和定量限第68-69页
   ·药动学研究第69-72页
     ·动物实验和血样的采集第69页
     ·血药浓度的测定第69-70页
     ·血浆药动学房室模型的判别和药动学参数研究第70-72页
 3. 讨论第72-73页
   ·血浆样品的处理第72-73页
     ·沉淀蛋白第72页
     ·沉淀蛋白并萃取第72页
     ·萃取第72-73页
   ·实验动物的给药第73页
   ·组织分布的考察第73页
 4.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第六章 紫杉醇长循环热敏脂质体的药效学研究第77-87页
 1. 仪器与材料第77-78页
   ·仪器第77页
   ·材料与试剂第77页
   ·实验动物及细胞株第77页
   ·统计软件第77-78页
 2. 方法与结果第78-83页
   ·免疫抑制剂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第78页
     ·环孢菌素 A 注射剂的处方及给药方法第78页
     ·Lewis 肺癌细胞培养第78页
   ·肿瘤模型的制备第78-79页
   ·实验动物分组第79页
   ·给药方案及抑瘤实验第79-82页
     ·各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原始数据第79-80页
     ·肿瘤体积生长趋势第80-81页
     ·各治疗组小鼠的体积抑瘤率第81页
     ·各实验组小鼠的肿瘤重量及抑瘤率情况第81-82页
   ·统计学分析第82-83页
     ·各实验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抑瘤率第82页
     ·各实验组小鼠的肿瘤重量抑瘤率第82-83页
 3. 讨论第83-84页
   ·肿瘤模型的建立第83页
   ·肿瘤部位的加热第83-84页
   ·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第84页
 4. 结论第84页
 参考文献第84-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模块生产网络及其产品创新的整合研究
下一篇:数学题目中影响低年级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语言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