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再设计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导论 | 第11-15页 |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研究方法概述 | 第12-13页 |
·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局限性 | 第13-15页 |
·预期成果 | 第13页 |
·局限性 | 第13-15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5-26页 |
·绩效管理概述 | 第15-20页 |
·绩效管理的演进 | 第15-17页 |
·绩效管理的哲学思考 | 第17-20页 |
·绩效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 第20页 |
·ERG理论 | 第20-21页 |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 第21页 |
·平衡计分卡与全面绩效记分卡循环 | 第21-22页 |
·驱动员工绩效的五条平衡路径 | 第22-26页 |
·任务、价值观和自豪感路径 | 第23页 |
·流程和度量路径 | 第23页 |
·企业家精神路径 | 第23-24页 |
·个人成就路径 | 第24页 |
·认可和赞赏路径 | 第24页 |
·保持平衡性是关键 | 第24-26页 |
3 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思路初探 | 第26-43页 |
·绩效计划 | 第26-29页 |
·企业分析与平衡路径的确定 | 第26-27页 |
·绩效目标的确立 | 第27-29页 |
·构建绩效考核标准 | 第29-31页 |
·考核要素的确定 | 第29-30页 |
·确定与考核要素相应的考核标志 | 第30页 |
·确定与考核标志相应的考核标度 | 第30页 |
·考核标准的有效性 | 第30-31页 |
·KPI体系的建立 | 第31-32页 |
·对员工绩效的持续跟踪、反馈与辅导 | 第32-33页 |
·绩效评估 | 第33-35页 |
·优劣绩效的区分 | 第33页 |
·绩效评估方法 | 第33-35页 |
·绩效诊断与持续沟通 | 第35页 |
·产生员工能够接受,面向未来的评估结果 | 第35页 |
·评估结果的应用 | 第35-39页 |
·依据员工绩效表现为员工薪酬调整提供依据 | 第35-36页 |
·依据员工绩效表现改进员工绩效 | 第36-38页 |
·依据员工绩效表现为员工招聘和调整提供依据 | 第38页 |
·依据员工绩效表现为员工培训和开发提供依据 | 第38-39页 |
·依据员工绩效表现指导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 第39页 |
·绩效考核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 第39-43页 |
·考核依据产生的问题 | 第39页 |
·考核者主观因素产生的问题 | 第39-40页 |
·绩效考核沟通与反馈的问题 | 第40-41页 |
·考评周期与考评方法的问题 | 第41页 |
·解决问题的对策 | 第41-43页 |
4 A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分析 | 第43-48页 |
·A公司简介 | 第43-44页 |
·A公司绩效管理体系分析 | 第44页 |
·问题发现 | 第44-48页 |
·绩效考核指标不合理,考评周期过短 | 第45-46页 |
·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脱离 | 第46页 |
·管理者的认识偏差与沟通障碍 | 第46页 |
·单一的考核方法造成考核结果权威性不足 | 第46-48页 |
5 A公司绩效管理体系改进方案 | 第48-63页 |
·通过培训改正管理者与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误解 | 第48-49页 |
·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误解与纠正 | 第48页 |
·员工对绩效管理的误解与纠正 | 第48-49页 |
·公司合理绩效驱动平衡路径的确立 | 第49-52页 |
·公司现状分析 | 第49-50页 |
·合理路径的确立 | 第50页 |
·工作目标的确立 | 第50-52页 |
·构建绩效考核标准 | 第52-56页 |
·考核要素的确定 | 第52页 |
·确定与考核要素相应的考核标志和考核标度 | 第52-54页 |
·依据平衡计分卡思想设计考核标准的有效性 | 第54-56页 |
·绩效实施与管理 | 第56-57页 |
·科学进行绩效评估 | 第57-58页 |
·优劣绩效的区分 | 第57页 |
·绩效评估方法 | 第57-58页 |
·绩效诊断与持续沟通 | 第58页 |
·产生员工能够接受,面向未来的评估结果 | 第58页 |
·绩效反馈面谈 | 第58-59页 |
·汉堡原理反馈方式 | 第58-59页 |
·BEST反馈模式 | 第59页 |
·考评结果的控制和产生 | 第59-60页 |
·员工考评结果原则上按正态分布 | 第59页 |
·个人考核的实施与绩效分数的计算 | 第59-60页 |
·评估结果的科学应用 | 第60-63页 |
·为员工绩效工资的发放提供依据 | 第60-61页 |
·改进员工绩效 | 第61页 |
·为员工招聘和调整提供依据 | 第61页 |
·指导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 | 第61-63页 |
6 结论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详细摘要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