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观赏园艺(花卉和观赏树木)论文--一、二年生花卉类论文--其他论文

穴盘苗自动移栽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3页
   ·研究背景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国内移栽机械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外移栽机械研究现状第15-17页
     ·我国自动移栽机械的发展趋势第17页
   ·自动移栽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分析第17-25页
     ·国外自动移栽关键技术分析第18-22页
     ·国内自动移栽关键技术分析第22-25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研究目的第2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25-26页
   ·本章小结第26页
 参考文献第26-33页
第二章 穴盘育苗及穴盘苗形态特性研究第33-41页
   ·三种旱地育苗方式第33页
   ·穴盘育苗方式的优势第33-34页
   ·穴盘育苗技术第34-36页
   ·不同苗龄穴盘苗的形态特性试验第36-39页
     ·试验仪器第36页
     ·试验对象与方法第36-37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本章小结第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第三章 取苗器的设计与试验研究第41-67页
   ·取苗器的结构设计第41-45页
     ·取苗方式第41-42页
     ·结构参数的分析与设计第42-45页
   ·取苗器试验系统构建第45-52页
     ·试验系统的硬件组成第45-49页
     ·试验系统的软件设计第49-52页
   ·取苗力的试验研究第52-59页
     ·试验目的与方法第52页
     ·试验仪器与设备第52页
     ·试验方法与操作步骤第52-53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取苗质量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第59-64页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9-60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60-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四章 取苗驱动机构的设计与仿真第67-94页
   ·取苗驱动机构设计要求第67页
   ·取苗驱动方案第67-70页
     ·驱动功能要求第67页
     ·取苗运动规划第67-70页
   ·取苗驱动机构的设计第70-80页
     ·取苗器移送功能的机构设计第70-75页
     ·取苗器取苗功能的机构设计第75-77页
     ·其他辅助机构设计第77-79页
     ·取苗驱动机构总装配图第79-80页
   ·取苗驱动机构及穴盘苗的运动分析第80-92页
     ·取苗驱动机构运动理论分析第80-82页
     ·取苗驱动机构运动仿真分析第82-89页
     ·穴盘苗动力学分析第89-91页
     ·方案评价第91-92页
   ·本章小结第92页
 参考文献第92-94页
第五章 供苗机构的分析与设计第94-108页
   ·自动供苗机构设计要求第94页
   ·供苗方案第94-95页
   ·苗盘驱动机构的设计第95-106页
     ·横向移动苗盘机构的设计第95-101页
     ·纵向移动苗盘机构的设计第101-106页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08页
第六章 取苗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108-126页
   ·控制系统功能分析第108-109页
   ·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VIEW第109-110页
     ·LabVIEW实现监控功能的可行性第109-110页
     ·LabVIEW软件的优势第110页
   ·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110-111页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第111-124页
     ·控制系统总体过程设计第111-114页
     ·取苗器控制系统设计第114-117页
     ·供苗机构控制系统设计第117-122页
     ·其他功能控制设计第122-124页
   ·本章小结第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26页
第七章 取苗系统的试验研究第126-138页
   ·试验设计第126-129页
     ·试验目的第126页
     ·试验仪器与设备第126页
     ·试验系统的组装第126-128页
     ·试验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28页
     ·试验性能指标第128-129页
   ·试验结果与分析第129-136页
     ·取苗驱动机构性能试验第129-130页
     ·供苗机构性能试验第130-132页
     ·联动试验第132-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3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8-142页
   ·研究结论第138-140页
   ·主要创新内容第140-141页
   ·后续研究建议及展望第141-142页
附录Ⅰ:控制程序框图第142-144页
附录Ⅱ:不同取苗器数量进行的取苗试验结果第144-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采后苹果果实机械伤诱导的抗病性机理研究
下一篇:昼夜不同增温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