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气候突变检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突变理论的产生 | 第11-12页 |
·气候突变检测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2.标度律的研究简史 | 第13-21页 |
·标度律 | 第13-14页 |
·标度指数的物理意义 | 第14-16页 |
·标度律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 第16-20页 |
·标度分析方法 | 第20-21页 |
3.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混沌系统中的无标度特征 | 第23-33页 |
1.引言 | 第23-24页 |
2.去趋势波动分析法(DFA) | 第24-25页 |
3.混沌系统的无标度特征 | 第25-30页 |
·三维Lorenz系统的无标度特征 | 第25-27页 |
·四维Chen系统的无标度特征 | 第27-28页 |
·两维Brusselator振子的无标度特征 | 第28-29页 |
·一维Logistic方程的无标度特征 | 第29-30页 |
4.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方法研究 | 第33-73页 |
1.引言 | 第33-34页 |
2.动力学结构检测的理想试验(MDFA) | 第34-59页 |
·Ⅰ型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34-41页 |
·Ⅱ型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41-44页 |
·Ⅲ型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44-46页 |
·非平稳性对DFA分析及MDFA的影响 | 第46-55页 |
·趋势对DFA分析及MDFA的影响 | 第55-59页 |
3.异系统数据与子序列长度对DFA分析的影响 | 第59-62页 |
·无噪声情况下的敏感性试验 | 第59-62页 |
·SA-DFA分析的含噪试验 | 第62页 |
4.MC-DFA分析在突变检测中的有效性试验 | 第62-70页 |
·无噪声时MC-DFA分析在突变检测中的有效性试验 | 第63-69页 |
·含噪时的MC-DFA分析的有效性试验 | 第69-70页 |
5.结论与讨论 | 第70-73页 |
第四章 MDFA方法与传统突变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73-85页 |
1.气候突变的定义 | 第73-75页 |
2.传统检测突变的方法 | 第75-77页 |
3.MDFA方法与常用突变检测方法的比较 | 第77-80页 |
4.MDFA与近似熵的比较 | 第80-84页 |
·近似熵方法(AE) | 第80-81页 |
·MDFA与AE的比较 | 第81-84页 |
5.小结 | 第84-85页 |
第五章 地表观测资料的长程相关性及其突变检测与归因 | 第85-113页 |
1.引言 | 第85-86页 |
2.数据来源及其预处理 | 第86-87页 |
3.地表观测资料的长程相关性 | 第87-96页 |
·地表温度的长程相关性 | 第87-91页 |
·地表气压的长程相关性 | 第91-93页 |
·平均风速的长程相关性 | 第93-94页 |
·降水的长程相关性 | 第94-96页 |
4 近46年来中国气候的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96-104页 |
·地表气压的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96-101页 |
·地表温度的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101-104页 |
5 近百年来太阳黑子数的变化特征 | 第104-109页 |
·太阳黑子数的周期变化 | 第104-106页 |
·太阳黑子数的趋势变化分析 | 第106-107页 |
·太阳黑子数的长程相关性及其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107-109页 |
6 近百年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 第109-110页 |
7 小结 | 第110-113页 |
第六章 代用资料的长程相关性及其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113-121页 |
1.引言 | 第113-114页 |
2.代用资料 | 第114页 |
3.代用资料的长程相关性 | 第114-117页 |
·树木年轮的长程相关 | 第114-116页 |
·石花洞石笋和古里雅冰芯的长程相关性 | 第116-117页 |
4.代用资料的动力学结构突变检测 | 第117-119页 |
5.小结 | 第119-12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121-125页 |
1.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21-123页 |
2.存在的问题与讨论 | 第123-124页 |
3.工作展望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33页 |
附录Ⅰ:中国北方地区近46年逐日地表气压的MC-DFA2突变检测 | 第133-145页 |
附录Ⅱ:研究生期间已发表论文目录 | 第145-147页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