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引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研究第13-39页
 1 古代文献对肥胖症的记载第13-20页
   ·中医古籍关于肥胖概念第13页
   ·中医对肥胖症病因的认识第13-15页
     ·饮食、年龄因素第13-14页
     ·禀赋体质因素与地域因素第14-15页
     ·劳逸失常第15页
     ·情志因素第15页
   ·中医对肥胖症病机的认识第15-18页
     ·脏腑功能失调第15-16页
     ·痰湿积聚第16-17页
     ·气虚第17页
     ·蕴热和气滞第17页
     ·病理转变第17-18页
   ·肥胖病的辨证分型第18页
     ·脾虚湿阻型第18页
     ·胃肠实热型第18页
     ·肝郁气滞型第18页
     ·脾肾两虚型第18页
   ·中医对肥胖症的治疗方法第18-20页
     ·中药治疗第18-19页
     ·针刺治疗第19-20页
 2 现代医学对肥胖的认识第20-26页
   ·肥胖症的诊断标准第21-22页
     ·据体重指数(BMI)诊断第21页
     ·WHO的诊断标准第21页
     ·中国肥胖工作组的诊断建议第21-22页
     ·腰围第22页
     ·腰/臀围比(WHR)第22页
   ·肥胖症的发生机制第22-26页
     ·精神心理因素第22-23页
     ·饮食、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第23页
     ·遗传因素第23-24页
     ·神经精神因素第24页
     ·胰岛素抵抗第24-25页
     ·褐色脂肪(BAT)组织异常第25页
     ·病毒感染相关第25-26页
     ·其他第26页
 3. 肥胖的危害及并发症第26-28页
   ·高血压第27页
   ·糖尿病第27页
   ·癌症第27页
   ·高脂血症第27页
   ·其他第27-28页
     ·对肺功能有不良影响第27页
     ·易引起肝胆病变第27-28页
     ·会增加手术难度、术后易感染第28页
     ·可引起关节病变第28页
     ·并发疝气第28页
     ·抑郁焦虑症第28页
 4 现代医学治疗第28-29页
   ·目前常用的三大类减肥西药第28页
     ·中枢性食物抑制药第28页
     ·促代谢药第28页
     ·胃肠功能作用剂第28页
   ·手术治疗第28-29页
   ·对肥胖的干预方法第29页
 5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进展第29-34页
   ·穴位埋线疗法的渊源第30-31页
     ·雏形期第30-31页
     ·萌芽期第31页
     ·发展期第31页
     ·成熟期第31页
   ·穴位埋线的治疗机理探讨第31-33页
     ·实验研究方面第32页
     ·中医治疗机理探讨第32页
     ·现代医学的认识第32-33页
   ·穴位埋线的临床应用范围第33页
   ·注射针穴位埋线疗法简介第33-34页
     ·器材第33页
     ·准备工作第33页
     ·操作第33页
     ·注意事项第33-34页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常用穴位第34页
     ·抑制旺盛食欲第34页
     ·增加脂肪分解第34页
     ·消除郁胀水肿第34页
     ·化瘀去痰降脂第34页
     ·增加排泄第34页
     ·针灸局部减肥的取穴和配穴第34页
 6 针灸治疗肥胖症的机理研究进展第34-37页
   ·针灸对中枢神经作用的机制第34-35页
   ·针灸对植物神经作用的机制第35页
   ·针灸调节内分泌的机制第35页
   ·针灸调节物质代谢机理第35-36页
   ·针灸对体内活性物质的作用第36页
   ·针灸对肾与消化功能的作用第36-37页
   ·基于受体学说的针灸减肥机制第37页
 7 评述和展望第37-39页
   ·针灸减肥的副反应第37页
   ·减肥是一个系统工程第37-38页
   ·注重整体调节第38页
   ·坚持足够的疗程第38页
   ·疗效与患者年龄的关系第38页
   ·针灸减肥已被世界公认,但在疗效评定上缺乏统一的疗效标准第38-39页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39-52页
 1 临床资料第39-43页
   ·一般资料第39页
   ·诊断标准第39-40页
     ·肥胖度第39页
     ·体重指数(BMI)第39页
     ·脂肪百分率(F%)测定第39-40页
     ·病史第40页
   ·纳入及排除病例标准第40页
     ·纳入标准第40页
     ·排除病例标准第40页
   ·随机分组方法第40页
   ·患者一般资料第40-43页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情况第40-41页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第41-42页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第42-43页
 2 临床方法第43-45页
   ·工作流程第43-44页
   ·治疗方法第44页
   ·操作方法第44页
   ·统计方法第44页
   ·研究要求第44-45页
   ·观察指标第45页
   ·疗效判定标准第45页
 3 实验结果第45-52页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第45-48页
   ·两组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百分率比较第48-50页
   ·两组治疗前后体围比较第50-52页
讨论第52-57页
 1 关于减脂和减重的探讨第52页
 2 穴位埋线的治疗原理第52-53页
 3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机理第53-54页
 4 足三里和内庭穴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取穴的探讨第54-55页
 5 心理因素及饮食运动在针灸减肥中作用的探讨第55-57页
结语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容积率角度探讨广州居住用地的集约利用
下一篇:西北偏远回族地区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探析--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回族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