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11页 |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本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5-17页 |
2 建国初期新闻自由的相关法律规定 | 第17-20页 |
·1949 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 第17-18页 |
·195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 | 第18-20页 |
3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报纸批评的各项决议 | 第20-26页 |
·1950 年颁布的《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 第20-22页 |
·1954 年颁布的《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议》 | 第22-24页 |
·1956 年颁布的《进一步开展报纸上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 | 第24-26页 |
4 毛泽东的新闻理论即党性理论 | 第26-36页 |
·百家争鸣与“舆论一律”的理论 | 第26-27页 |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报纸的理论 | 第27-29页 |
·阶级的新闻自由与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理论 | 第29-31页 |
·不真实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与第一书记抓报纸理论 | 第31-34页 |
·毛泽东的“政治家办报”理论 | 第34-36页 |
5 个案研究:从《宜山农民报》的批评到报纸不能批评同级党委的规定 | 第36-41页 |
·《宜山农民报》点名批评地委的情况 | 第36-37页 |
·《宜山农民报》的报道和社论发表后产生分歧意见 | 第37-38页 |
·广西省委宣传部的请示与中央宣传部的《复示》 | 第38-41页 |
6 解放初期一波又一波的意识形态整肃 | 第41-47页 |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开了批判运动的先河 | 第41-43页 |
·对俞伯平《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小人物”引发的大批判 | 第43-44页 |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文化界的大冤案 | 第44-47页 |
7 所谓的“百家争鸣”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 | 第47-51页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提出 | 第47-48页 |
·双百方针成为“引蛇出洞,聚而歼之”的政治斗争的手段 | 第48-51页 |
8 1956 年《人民日报》改版半途而废 | 第51-56页 |
·《人民日报》改版的目的 | 第51-52页 |
·《人民日报》改版的作法和特点 | 第52-53页 |
·《人民日报》改版的初步成果 | 第53-54页 |
·《人民日报》改版夭折的原因及带来的严重后果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