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Содержание | 第3-6页 |
绪论 | 第6-9页 |
第一章 作为义务的基础理论 | 第9-18页 |
第一节 不作为与作为义务 | 第9-13页 |
一、不作为的概念 | 第9-11页 |
二、作为义务的内涵 | 第11-13页 |
第二节 作为义务在不作为犯罪构成中的体系性地位 | 第13-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作为义务的来源理论评析 | 第18-36页 |
第一节 形式的作为义务论及评析 | 第18-25页 |
一、作为义务立法状况 | 第18-20页 |
二、形式的作为义务论 | 第20-24页 |
三、形式作为义务论的评价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实质的作为义务论及评析 | 第25-33页 |
一、德国的实质作为义务论 | 第26-29页 |
二、日本的实质作为义务论 | 第29-32页 |
三、实质作为义务学说的评价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形式与实质相统一的作为义务论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作为义务的判断 | 第36-53页 |
第一节 作为义务来源的形式要素 | 第36-45页 |
一、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 第36-37页 |
二、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 第37-39页 |
三、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 第39-45页 |
第二节 作为义务来源的实质要素 | 第45-50页 |
一、事实性因素 | 第46-48页 |
二、价值性因素 | 第48-50页 |
第三节 作为义务的程度 | 第50-52页 |
一、作为义务程度影响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定罪与量刑 | 第50页 |
二、影响作为义务程度的因素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