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8页 |
·大豆根腐病的分布、危害、症状及病原菌 | 第8-9页 |
·大豆根腐病的分布与危害 | 第8页 |
·大豆根腐病的症状 | 第8页 |
·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 | 第8-9页 |
·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 第9-10页 |
·农业措施防治 | 第9页 |
·化学防治 | 第9-10页 |
·抗病育种 | 第10页 |
·生物防治 | 第10页 |
·土传病害微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放线菌 | 第10-11页 |
·真菌 | 第11-12页 |
·细菌 | 第12-13页 |
·拮抗微生物抗病机制研究 | 第13-17页 |
·竞争作用 | 第13-14页 |
·抗生作用 | 第14-15页 |
·促生作用 | 第15页 |
·诱导抗性 | 第15-17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供试材料 | 第18页 |
·供试大豆品种 | 第18页 |
·供试微生物制剂 | 第18页 |
·供试病原菌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0页 |
·生物制剂对灭菌土盆栽大豆苗期根腐病防效试验 | 第18-19页 |
·大豆致病性观察 | 第19页 |
·生物制剂对自然土盆栽大豆根腐病防效试验 | 第19页 |
·生物制剂对小区大豆根腐病防效试验 | 第19-20页 |
·生物制剂对大田大豆根腐病防效试验 | 第20页 |
·测定方法 | 第20-22页 |
·土壤养分的测定 | 第20页 |
·土壤酶活性的分析 | 第20-21页 |
·植株抗性物质的测定 | 第21-22页 |
·主要品质指标的测定 | 第22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23-49页 |
·生物制剂对盆栽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和促生作用 | 第23-29页 |
·生物制剂对盆栽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 第23-25页 |
·生物制剂对盆栽大豆苗期促生作用 | 第25-29页 |
·生物制剂对盆栽大豆根系土壤微生物相关酶的影响 | 第29-36页 |
·生物制剂拌种土壤脲酶的变化 | 第29-30页 |
·生物制剂拌种土壤蔗糖酶的变化 | 第30-31页 |
·生物制剂拌种土壤磷酸酶的变化 | 第31-33页 |
·生物制剂拌种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变化 | 第33-34页 |
·生物制剂拌种大豆根系土壤酶的比较 | 第34-36页 |
·生物制剂对大豆抗性相关物质的影响 | 第36-43页 |
·包衣处理大豆根系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36-37页 |
·包衣处理大豆根系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 | 第37-38页 |
·包衣处理大豆根系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 第38-39页 |
·包衣处理大豆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包衣处理大豆游离氨基酸(FA)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包衣处理大豆可溶性糖(SS)含量的变化 | 第41-42页 |
·包衣处理大豆叶绿素(Chl(a+b))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生物制剂对田间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与产量、品质的影响 | 第43-49页 |
·包衣处理对大豆根腐病防治效果的持效性比较 | 第43-44页 |
·包衣处理对大豆植株性状的影响 | 第44-45页 |
·包衣处理的大豆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状况 | 第45-46页 |
·包衣处理对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6-47页 |
·包衣处理对大豆品质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2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