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饮治疗气阴两虚兼有血瘀痰浊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 缩略语表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前言 | 第8-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与研究 | 第10-19页 |
|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第10-11页 |
| ·糖尿病分型 | 第11-13页 |
| ·关于糖尿病的并发症 | 第13-15页 |
| ·糖尿病的诊断 | 第15-16页 |
| ·糖尿病的治疗 | 第16-19页 |
| 2 中医学(TCM)对糖尿病的认识 | 第19-26页 |
| ·中医古籍对消渴病的相关论述 | 第19-20页 |
| ·中医对消渴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20-23页 |
| ·消渴病的辨证分型 | 第23-24页 |
| ·消渴病的治疗 | 第24-26页 |
| 临床研究 | 第26-29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6-27页 |
| ·病例来源 | 第26页 |
| ·诊断标准 | 第26页 |
| ·纳入病例标准 | 第26-27页 |
| ·排除病例标准 | 第27页 |
| ·病例分组 | 第27页 |
| 2 治疗方法及观察项目 | 第27-29页 |
| ·治疗方法 | 第27页 |
| ·疗程 | 第27页 |
| ·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 第27-28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28-29页 |
| 结果 | 第29-32页 |
| 1.临床疗效分析 | 第29-32页 |
| 讨论 | 第32-37页 |
| 1 立法依据 | 第32页 |
| 2 方药分析 | 第32-33页 |
| 3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3-35页 |
| 4 消渴饮作用机理的讨论 | 第35-37页 |
| ·降低血糖 | 第35页 |
| ·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 第35页 |
| ·增加微量元素 | 第35-36页 |
| ·促进外周组织和靶器官对糖的利用 | 第36页 |
| ·复方多靶点的协同作用 | 第36-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4-46页 |
| 个人简历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