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铬污染的产生及危害 | 第10-12页 |
·铬的性质及用途 | 第10页 |
·铬污染的产生、铬及其化合物的生态效应 | 第10-12页 |
·土壤中铬行为的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土壤中铬的不同形态的研究 | 第12-13页 |
·土壤、矿物对六价铬的吸附 | 第13-15页 |
·土壤腐殖质还原六价铬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小分子有机酸还原六价铬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光化学还原六价铬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黄棕壤、黑钙土两种土壤以及高岭石、蒙脱石介绍 | 第19-22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2-26页 |
第三章 试验材料、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6-34页 |
·试验材料 | 第26-29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试验所需溶液配制与矿物制备 | 第26-29页 |
·腐殖酸的提取 | 第2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9-34页 |
·Cr(Ⅵ)的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矿物及腐殖酸基本性质测定 | 第30页 |
·矿物表面吸附态的Mn~(2+)对有机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30-31页 |
·光照下矿物表面吸附态的Fe~(3+)对有机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31-32页 |
·Mn~(2+)和Fe~(3+)对土壤腐殖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54页 |
·测定Cr(Ⅵ)的标准曲线 | 第34页 |
·矿物及腐殖酸基本性质 | 第34-35页 |
·矿物表面吸附态的Mn~(2+)对有机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35-42页 |
·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2+)对有机酸还原六价铬速率的作用 | 第35-37页 |
·Mn~(2+)饱和高岭石浓度、反应温度以及pH对草酸和柠檬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37-40页 |
·蒙脱石表面吸附态Mn~(2+)对有机酸还原六价铬速率的作用 | 第40-42页 |
·矿物表面吸附态的Fe~(3+)对有机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42-48页 |
·光照下醋酸缓冲体系以及高岭石表面吸附态Fe_(3+)对有机酸还原六价铬速率的作用 | 第42-45页 |
·Fe~(3+)饱和高岭石浓度、pH、草酸浓度以及不同光照对草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45-47页 |
·蒙脱石表面吸附态的Fe~(3+)对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在光照条件下还原六价铬速率的影响 | 第47-48页 |
·Mn~(2+)和Fe~(3+)对土壤腐殖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48-54页 |
·Mn~(2+)对黑土腐殖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48-49页 |
·Fe~(3+)对土壤腐殖酸还原六价铬的影响 | 第49-53页 |
·两种土壤腐殖酸对六价铬还原作用的比较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和展望 | 第54-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4页 |
·创新点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