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非法采矿罪概述 | 第12-23页 |
一、非法采矿罪的刑事立法 | 第12-19页 |
(一) 非法采矿罪的刑事立法机理 | 第12-15页 |
(二) 非法采矿犯罪的立法概览 | 第15-19页 |
二、我国非法采矿罪的罪名与定义 | 第19-23页 |
(一) 非法采矿犯罪的罪名 | 第19-21页 |
(二) 非法采矿罪的定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非法采矿罪的本体(犯罪构成)研究 | 第23-40页 |
一、本罪的客体特征 | 第23-27页 |
二、本罪的客观方面 | 第27-34页 |
(一) 本罪的前提要件 | 第28-29页 |
(二) 本罪的行为要件 | 第29-32页 |
(三) 本罪的结果要件 | 第32-34页 |
三、本罪的主体特征 | 第34-36页 |
四、本罪的主观方面 | 第36-37页 |
五、本罪的行政从属性问题研究 | 第37-40页 |
第三章 非法采矿罪的司法认定 | 第40-50页 |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 第40-44页 |
(一) 非法采矿行为不构成本罪的通常情形 | 第40-42页 |
(二) 值得研究的相关问题 | 第42-44页 |
二、本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及处断 | 第44-50页 |
(一) 本罪与破坏性采矿罪的界限和处断 | 第44-45页 |
(二) 本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的界限和处断 | 第45-47页 |
(三) 本罪与盗窃罪的界限和处断 | 第47页 |
(四) 行为人非法采矿过程中有非法占用耕地以及其他造成矿区周围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行为的认定 | 第47-48页 |
(五) 行为人非法采矿中伪造、变造采矿许可证行为的认定 | 第48-49页 |
(六) 在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的过程中实施非法采矿行为的认定 | 第49-50页 |
第四章 非法采矿罪的立法完善 | 第50-55页 |
一、本罪立法技术的完善 | 第50-51页 |
二、本罪客观要件的完善 | 第51-53页 |
三、本罪刑事责任的完善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后记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