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中心城市工业结构研究--基于产业同构性的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的范围及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理论假设 | 第13页 |
·研究路径 | 第13-15页 |
·基本结构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的预期成果 | 第15-16页 |
第2章 产业同构性相关研究综述 | 第16-25页 |
·国外的研究成果 | 第16-20页 |
·传统的产业结构理论 | 第16-18页 |
·当代国外产业同构和趋同的研究 | 第18-20页 |
·国内的研究现状 | 第20-24页 |
·对于中国当前产业同构性的研究 | 第20-22页 |
·对于长三角地区的研究 | 第22-24页 |
·研究总结 | 第24页 |
·本文的预期结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产业同构性存在性的测度 | 第25-31页 |
·指标定义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25-26页 |
·主要指标比较 | 第26-30页 |
·产业同构性 | 第26-29页 |
·产业趋同性 | 第29-30页 |
·本章结论 | 第30-31页 |
第4章 基于聚类分析的产业同构性划分 | 第31-42页 |
·聚类分析指标的确定 | 第31-32页 |
·基于要素禀赋的聚类分析 | 第32-34页 |
·基于产业结构的聚类分析 | 第34-36页 |
·不同类型产业同构性的划分 | 第36-37页 |
·产业趋同性的测度 | 第37-41页 |
·本章结论 | 第41-42页 |
第5章 产业同构对于地区经济的影响 | 第42-51页 |
·指标定义及选取 | 第42页 |
·合意同构型城市与非合意同构型城市的划分 | 第42-43页 |
·比较基准的确定 | 第43-44页 |
·含虚拟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 第44-49页 |
·总体思路 | 第44页 |
·模型指标 | 第44-45页 |
·模型的具体形式 | 第45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45-47页 |
·模型的参数估计 | 第47-49页 |
·回归结果 | 第49页 |
·实证分析主要结论 | 第49-51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非合意型同构的意义 | 第51-52页 |
·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本文的结论 | 第55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55-56页 |
·本文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4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