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重触控的多通道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课题研究的对象 | 第1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多通道人机交互的发展 | 第12-13页 |
| ·触摸交互的研究空间 | 第13页 |
| ·下一代人机界面的趋势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 第14-16页 |
| ·结合发展历史进行研究 | 第14-15页 |
| ·框架结构 | 第15-16页 |
| 第2章 人机交互界面 | 第16-26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定义 | 第16-26页 |
| ·界面的定义 | 第16-17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定义及其特征 | 第17-18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历史 | 第18-20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 ·人机交互界面的种类 | 第22-25页 |
| ·人机交互设计的目标 | 第25-26页 |
| 第3章 多通道人机交互界面 | 第26-29页 |
| ·多通道用户界面的概念 | 第26-27页 |
| ·多通道人机交互界面的特点 | 第27页 |
| ·多通道人机交互的理论发展 | 第27-28页 |
| ·多通道人机交互的技术形式 | 第28-29页 |
| 第4章 基于触摸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29-78页 |
| ·多重触控技术的历史和特点 | 第29-38页 |
| ·多重触控技术的历史 | 第29-37页 |
| ·多重触控技术的特点 | 第37-38页 |
| ·科学研究和新媒体艺术 | 第38-41页 |
| ·艺术与科研的整合 | 第38-39页 |
| ·新媒体的创新思想 | 第39-41页 |
| ·科技和艺术的发展趋势 | 第41页 |
| ·触摸的信息输入方式 | 第41-42页 |
| ·触摸的信息输入方式的研究 | 第41-42页 |
| ·计算机识别触摸的信息输入方式的研究 | 第42页 |
| ·触摸的信息输入方式的技术实现 | 第42页 |
| ·触摸的对象 | 第42-46页 |
| ·触摸媒介屏幕 | 第42-44页 |
| ·触摸反馈 | 第44-46页 |
| ·设计美学原理设计 | 第46-50页 |
| ·设计美学的特点 | 第46-48页 |
| ·设计美学的形式法则 | 第48-49页 |
| ·触摸界面的视觉设计控制 | 第49-50页 |
| ·符号学在触摸界面中的应用 | 第50-55页 |
| ·语构学要素及规范 | 第51页 |
| ·语义学要素及规范 | 第51-52页 |
| ·语用学要素及规范 | 第52页 |
| ·符号分类学(Typology) | 第52-53页 |
| ·文本符号学(Text semiotics) | 第53-54页 |
| ·符号学在图标设计中的运用 | 第54-55页 |
| ·界面设计的动态语义 | 第55-63页 |
| ·色彩学原理 | 第63-69页 |
| ·色彩的心理感受 | 第64-66页 |
| ·色彩设计 | 第66-69页 |
| ·从认知心理学看触摸的交互性 | 第69-74页 |
| ·传统人机界面设计的缺陷 | 第69-71页 |
| ·界面的认知性设计 | 第71-74页 |
| ·触摸界面与用户人群的关系 | 第74-75页 |
| ·触摸交互界面的应用领域 | 第75-77页 |
| ·触摸通道与其他通道的结合 | 第77-78页 |
| 第5章 总结 | 第78-83页 |
| ·该研究方向的延展性和社会意义 | 第78-83页 |
| ·体验经济社会的体验需求 | 第78-79页 |
| ·体验经济社会的设计要求 | 第79-82页 |
| ·社会意义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