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概论 | 第8-13页 |
(一)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涵义 | 第8-10页 |
(二)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渊源 | 第10-11页 |
(三)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二、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条件和保护方式 | 第13-21页 |
(一)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范围 | 第13-14页 |
1、授益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废止 | 第13页 |
2、负担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废止 | 第13-14页 |
3、复效行政行为的撤销和废止 | 第14页 |
(二)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条件 | 第14-17页 |
1、存在信赖基础 | 第15-16页 |
2、存在信赖表现 | 第16页 |
3、信赖值得保护 | 第16-17页 |
(三)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保护方式 | 第17-21页 |
1、程序性保护 | 第17页 |
2、实体性保护 | 第17-21页 |
三、中国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的引入和运用 | 第21-34页 |
(一) 我国行政法中信赖保护原则的现状 | 第21-22页 |
(二)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成为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必要性 | 第22-25页 |
1、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利于保护社会成员的正当权益 | 第23-24页 |
2、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利于诚信政府的建设,进而促进社会发展 | 第24页 |
3、信赖保护原则的确立有利于我国行政法治发展和完善 | 第24-25页 |
(三)行政法上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中的具体适用 | 第25-34页 |
1、该原则在我国行政法上的适用范围 | 第25-30页 |
2、信赖保护获取的方式和途径 | 第30-34页 |
结 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