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研究--基于航空航天业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问题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第13-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2章 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理论形成背景 | 第16-17页 |
·国外研究回顾 | 第17-19页 |
·国内研究回顾 | 第19-20页 |
·研究综合评价 | 第20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5页 |
·技术 | 第21页 |
·技术转移 | 第21-22页 |
·技术扩散 | 第22页 |
·技术溢出 | 第22-25页 |
第3章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现状分析 | 第25-33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概念 | 第25页 |
·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的关系 | 第25-26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历程 | 第26-27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行业特征 | 第27-30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准公共产业性 | 第27-28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产业性 | 第28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政治目的性 | 第28-29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高风险性 | 第29页 |
·国防科技工业的高垄断性 | 第29-30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基础能力 | 第30-33页 |
·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科研生产能力 | 第31页 |
·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快速动员能力 | 第31页 |
·与现代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生存防护能力 | 第31-33页 |
第4章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理论分析 | 第33-42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前提 | 第33-34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动力 | 第34-35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模式 | 第35-37页 |
·军转民用二次开发模式 | 第36页 |
·军地融合模式 | 第36-37页 |
·技工贸一体化模式 | 第37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渠道 | 第37-39页 |
·军转民项目带来的技术溢出 | 第37-38页 |
·示范与模仿带来的技术溢出 | 第38-39页 |
·人员流动带来的技术溢出 | 第39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 | 第39-42页 |
·技术势能 | 第39-40页 |
·人力资本 | 第40页 |
·经济发展水平 | 第40页 |
·集聚与竞争 | 第40-42页 |
第5章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 | 第42-51页 |
·模型的设立 | 第42-44页 |
·模型的初步设立 | 第42-43页 |
·模型的深度演化 | 第43-44页 |
·数据的处理 | 第44-46页 |
·我国国防科技工业技术溢出的实证分析 | 第46-51页 |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 第46-47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7-48页 |
·协整检验 | 第48-49页 |
·回归分析与实证结果 | 第49-51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 | 第51-54页 |
·研究结论 | 第51-52页 |
·对策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