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相关抗病基因的克隆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黄萎病、枯萎病 | 第11-13页 |
| ·黄萎病 | 第11页 |
| ·枯萎病 | 第11-12页 |
| ·棉花黄萎病、枯萎病的危害 | 第12-13页 |
| ·黄萎病、枯萎病的传播途径 | 第13页 |
| ·黄萎病、枯萎病的致病机理 | 第13页 |
| ·黄萎病、枯萎病的防治 | 第13-18页 |
| ·传统防治方法 | 第13-14页 |
| ·生物防治 | 第14-15页 |
| ·生防菌抑制病害的机理 | 第15-18页 |
| ·常见生防细菌芽孢杆菌 | 第18-21页 |
| ·芽孢杆菌 | 第18页 |
| ·芽孢杆菌抑制病害的机理 | 第18-20页 |
| ·转座子技术应用于芽孢杆菌 | 第20-2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第二章 棉花黄萎病、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鉴定 | 第23-33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3页 |
| ·主要试剂 | 第23-24页 |
| ·培养基配方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8页 |
| ·菌株的分离纯化 | 第24页 |
| ·拮抗细菌的筛选 | 第24页 |
| ·拮抗菌株发酵液抑菌效率检测 | 第24页 |
| ·拮抗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 第24-25页 |
| ·16s rDNA鉴定 | 第25-28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2页 |
| ·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28页 |
| ·拮抗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效率 | 第28页 |
| ·拮抗菌的革兰氏染色 | 第28-29页 |
| ·S6的16s rDNA鉴定 | 第29-32页 |
| ·讨论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S6的生长特性及拮抗成分初步分析 | 第33-43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3-34页 |
| ·实验材料 | 第33页 |
| ·主要使用仪器 | 第33页 |
| ·培养基 | 第33-34页 |
| ·方法 | 第34-36页 |
| ·S6拮抗效率的平板检测 | 第34页 |
| ·S6生长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34页 |
| ·S6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4页 |
| ·S6生长最适pH值测定 | 第34页 |
| ·S6的抗生素抗性实验 | 第34页 |
| ·细胞壁降解酶检测 | 第34-36页 |
| ·挥发性拮抗物质的检测 | 第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2页 |
| ·S6的拮抗效率平板检测 | 第36-37页 |
| ·S6的生长最适温度 | 第37-38页 |
| ·S6的生长曲线 | 第38页 |
| ·S6的生长最适pH值 | 第38-39页 |
| ·S6对抗生素的抗性 | 第39页 |
| ·细胞壁降解酶的检测 | 第39-40页 |
| ·葡萄糖标准曲线建立 | 第40页 |
| ·NAG标准曲线建立 | 第40-41页 |
| ·D-半乳糖醛酸标准曲线建立 | 第41页 |
| ·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测定 | 第41页 |
| ·挥发性拮抗物质的检测 | 第41-42页 |
| ·讨论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葡聚糖酶部分基因的获得 | 第43-48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43页 |
| ·材料 | 第43页 |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 ·实验方法 | 第43-46页 |
| ·S6 DNA的提取 | 第43页 |
| ·葡聚糖酶基因的特异性扩增 | 第43-44页 |
| ·连接 | 第44-45页 |
| ·连接 | 第45页 |
| ·重组子的鉴定 | 第45-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 ·讨论 | 第47-48页 |
| 第五章 转座子突变体库的构建及拮抗相关基因的获得 | 第48-56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 ·材料 | 第48页 |
| ·主要实验器材 | 第48页 |
| ·培养基与抗生素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 ·pIC333质粒的提取 | 第49页 |
| ·黄萎病、枯萎病分生孢子悬液的制备 | 第49-50页 |
| ·芽孢杆菌的转化 | 第50页 |
| ·转座子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株的筛选 | 第50页 |
| ·突变株的BOX-PCR验证 | 第50-51页 |
| ·拮抗相关基因的获得 | 第51-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 ·突变株的获得 | 第52页 |
| ·BOX—PCR验证 | 第52-54页 |
| ·讨论 | 第54-56页 |
| 第六章 全文结论 | 第56-57页 |
| ·拮抗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56页 |
| ·S6特性的研究 | 第56页 |
| ·拮抗相关基因的获得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历 | 第6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