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绪论 | 第6-14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6-1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6-8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8-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核心概念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一章 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 第14-21页 |
一、对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必要性认识的分析 | 第14-15页 |
二、对初任教师教学工作量的分析 | 第15-16页 |
三、对初任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分析 | 第16-18页 |
四、对初任教师培训内容的分析 | 第18-20页 |
五、现存问题和改进建议 | 第20-21页 |
第二章 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依据与模式建构的实践参照 | 第21-28页 |
一、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21-26页 |
(一) 终身教育的理论 | 第21-22页 |
(二)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 | 第22-26页 |
二、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培训模式的实践参照 | 第26-28页 |
(一) 美国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实践 | 第26-27页 |
(二) 日本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实践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建构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培训的多元模式 | 第28-44页 |
一、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模式建构中的相关概念 | 第28-29页 |
(一) 主题与层次 | 第28页 |
(二) 目标与内容 | 第28-29页 |
(三) 形式与途径 | 第29页 |
(四) 评价体系 | 第29页 |
二、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模式建构应遵循的原则 | 第29-32页 |
(一) 与时俱进,坚持本位性和时间性的统一 | 第30页 |
(二) 德才兼顾,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 第30页 |
(三) 因地制宜,突出差异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第30-31页 |
(四) 全面思考,注重综合性和实效性的统一 | 第31页 |
(五) 科学指导,实现初任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 第31-32页 |
三、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培训多元模式的建构 | 第32-44页 |
(一) 我国现存的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培训形式 | 第32-34页 |
(二) 建构中小学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培训的多元模式 | 第34-42页 |
(三) 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培训的理性思考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初任教师专业需求及入职教育开展情况调查问卷 | 第49-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