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1-17页 |
·专业心理求助倾向研究 | 第11-12页 |
·专业心理求助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2-15页 |
·心理求助行为的阶段决策模型 | 第15-16页 |
·小结与评论 | 第16-17页 |
·计划行为理论介绍 | 第17-21页 |
·计划行为理论的形成 | 第18页 |
·计划行为理论的内涵 | 第18-19页 |
·计划行为理论应用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与评价 | 第20-21页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21-23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3-28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问题 | 第23-24页 |
·研究假设 | 第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4-25页 |
·测量工具 | 第25-26页 |
·统计方法 | 第26页 |
·研究步骤 | 第26-28页 |
4 研究过程 | 第28-36页 |
·测量工具的编制 | 第28-33页 |
·收集问卷项目 | 第28-29页 |
·编制初始问卷 | 第29-31页 |
·预试并修订问卷 | 第31-33页 |
·正式施测 | 第33-36页 |
·抽样及施测过程 | 第33-34页 |
·问卷及数据整理 | 第34-36页 |
5 结果分析 | 第36-48页 |
·有效样本分布情况 | 第36-37页 |
·正式问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 第37-39页 |
·大学生心理求助行为的现状 | 第39-42页 |
·大学生求助行为的整体描述 | 第39页 |
·心理求助行为的现状 | 第39-40页 |
·心理求助对象的选择与顺序 | 第40-42页 |
·不寻求专业心理帮助者的心理决策过程的特征 | 第42-48页 |
·对遇到心理困扰不能独立解决但从未求助的大学生作分析 | 第43-45页 |
·对遇到心理困扰且非专业心理求助失败的大学生作分析 | 第45-46页 |
·性别、年级、专业和来源对专业心理求助意向的交互影响 | 第46-48页 |
6 讨论 | 第48-59页 |
·研究工具与方法 | 第48-49页 |
·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现状 | 第49-51页 |
·心理求助行为及性别、年级、专业和来源地的差异 | 第49-50页 |
·心理求助对象的选择与顺序 | 第50-51页 |
·专业心理求助决策过程的特征 | 第51-55页 |
·两类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决策过程的共同特征 | 第52-53页 |
·两类大学生专业心理求助决策过程的差异特征 | 第53-55页 |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启示 | 第55-56页 |
·局限与展望 | 第56-59页 |
·本研究的局限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7.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附录1:心理困扰量与性别的交叉分析表 | 第66-67页 |
附录2:给有咨询经验者的开放性问卷 | 第67-69页 |
附录3:给无咨询经验者的开放性问卷 | 第69-71页 |
附录4:正式问卷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