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4页 |
| ·能源消费及环境污染 | 第12-13页 |
| ·常规 NOx 排放控制技术简介 | 第13-15页 |
| ·低NOx 燃烧技术 | 第13-14页 |
| ·烟气NOx 净化技术 | 第14-15页 |
| ·氧基燃烧技术的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氧基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 ·氧基燃烧技术的几个典型应用研究 | 第17-20页 |
| ·氧基燃烧技术中NOx 排放特性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氧基燃烧技术中NOx 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20-21页 |
| ·氧基燃烧技术中NOx 排放特性的模拟研究 | 第21-22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 2 不同气氛热解过程中 NOx 前驱物释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24-38页 |
| ·引言 | 第24页 |
| ·不同气氛下煤粉热解行为特性的研究 | 第24-29页 |
| ·实验样品及条件 | 第24-2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29页 |
| ·气氛的影响 | 第25-27页 |
| ·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27-28页 |
| ·煤种的影响 | 第28-29页 |
| ·不同气氛热解过程中 NOx 前驱物释放特性的研究 | 第29-36页 |
| ·实验仪器及条件 | 第29-31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36页 |
| ·定温热解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 ·气氛的影响 | 第31-32页 |
| ·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 ·煤种的影响 | 第34页 |
| ·程序升温热解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36页 |
| ·不同热解气氛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不同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 3 氧基燃烧方式下 NOx 排放特性的实验研究 | 第38-56页 |
| ·引言 | 第38页 |
| ·煤粉静态燃烧条件下 NOx 析出特性试验研究 | 第38-49页 |
| ·程序升温条件下NOx 析出特性研究 | 第38-44页 |
| ·实验装置及条件 | 第38-39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4页 |
| ·燃烧气氛的影响 | 第39-40页 |
| ·不同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O_2 浓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 ·煤质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NO 析出峰的分析 | 第43-44页 |
| ·定温燃烧下NOx 析出特性 | 第44-49页 |
| ·实验仪器及条件 | 第44-45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9页 |
| ·不同燃烧气氛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不同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O_2 浓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 ·温度的影响 | 第48-49页 |
| ·煤粉动态燃烧过程中 NOx 排放试验研究 | 第49-54页 |
| ·实验仪器及条件 | 第49-50页 |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0-54页 |
| ·不同燃烧气氛的影响 | 第50-51页 |
| ·不同CO_2 浓度的影响 | 第51页 |
| ·不同O_2 浓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燃烧温度的影响 | 第52-53页 |
| ·煤质特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 4 氧基燃烧方式下 NOx 生成特性的模拟研究 | 第56-75页 |
| ·引言 | 第56页 |
| ·氧基燃烧方式下 NOx 生成和抑制机理描述 | 第56-60页 |
| ·挥发分中HCN 的反应机理 | 第57-58页 |
| ·挥发分 NH_3 的反应机理 | 第58-59页 |
| ·煤焦与NO 的异相反应机理 | 第59页 |
| ·NO 的抑制破坏机理 | 第59-60页 |
| ·氧基燃烧方式下CH_4 火焰中的动力学模拟 | 第60-69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61-62页 |
| ·CH_4 火焰中N 迁移转化机理的模拟研究 | 第62-69页 |
| ·模型及条件 | 第63页 |
| ·相关模拟结果 | 第63-69页 |
| ·富燃料条件下N 的迁移规律研究 | 第63-66页 |
| ·贫燃料条件下N 的迁移规律研究 | 第66-67页 |
| ·其他因素对NO 还原率的影响分析 | 第67-69页 |
| ·不同气氛下煤粉燃烧过程中NOX 生成特性的简单模拟 | 第69-73页 |
| ·模拟对象、工况、边界条件的选取 | 第70页 |
| ·模型的选择 | 第70-71页 |
| ·湍流气固两相流模型 | 第70页 |
| ·颗粒相入口条件的处理 | 第70-71页 |
| ·挥发份析出及焦炭燃烧模型 | 第71页 |
| ·辐射换热模型 | 第71页 |
| ·NOx 模型 | 第71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1-73页 |
| ·温度的比较 | 第71-72页 |
| ·壁面辐射能比较 | 第72-73页 |
| ·NO 生成的比较 | 第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5 全文总结及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5-78页 |
| ·全文总结 | 第75-77页 |
|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7-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