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 ·摩托车行业背景 | 第10-11页 |
| ·中国摩托车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概述 | 第12-19页 |
| ·国外 CAD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内 CAD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CAD技术的特点 | 第15-17页 |
| ·CAD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17-19页 |
|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 ·研究内容与目的 | 第19-21页 |
| 第2章 摩托车总体设计 | 第21-35页 |
| ·摩托车设计特点及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 ·设计特点及要求 | 第21页 |
| ·摩托车设计原则 | 第21-22页 |
| ·摩托车总体设计内容 | 第22-23页 |
| ·摩托车车型 | 第23-25页 |
| ·摩托车主要性能参数 | 第25-26页 |
| ·车速 | 第25页 |
| ·运行参数 | 第25页 |
| ·最大爬坡能力 | 第25-26页 |
| ·摩托车的前后轴负荷分配 | 第26页 |
| ·摩托车总体布置 | 第26-30页 |
| ·总体布置分块 | 第27-28页 |
| ·车架与发动机、传动系的(M_4区)匹配与总体布置 | 第28页 |
| ·后轮组合(M_6区)与车架、发动机的匹配 | 第28-30页 |
| ·发动机总体设计 | 第30-31页 |
| ·功率和转速 | 第30页 |
| ·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 第30-31页 |
| ·经济性 | 第31页 |
| ·升功率 | 第31页 |
| ·现代设计方法与摩托车设计 | 第31-35页 |
| ·系统工程 | 第31-32页 |
| ·反求工程 | 第32页 |
| ·有限单元分析法(FEM) | 第32页 |
| ·优化设计 | 第32-33页 |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第33-35页 |
| 第3章 摩托车总体 CAD系统方案设计 | 第35-44页 |
| ·摩托车总体 CAD系统设计思想 | 第35页 |
| ·摩托车总体 CAD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35-36页 |
| ·摩托车总体 CAD系统软件开发技术路线 | 第36-39页 |
|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36-37页 |
| ·VB.NET特点 | 第37-38页 |
| ·SQL SERVER2000 | 第38-39页 |
| ·本摩托车总体 CAD系统组成 | 第39-41页 |
| ·摩托车信息系统 | 第39-40页 |
| ·摩托车设计系统 | 第40页 |
| ·信息系统与设计系统联系 | 第40-41页 |
| ·摩托车总体 CAD系统工作流程 | 第41-44页 |
| ·数据库的管理权限 | 第41-43页 |
| ·设计人员操作流程 | 第43-44页 |
| 第4章 摩托车信息系统 | 第44-62页 |
| ·数据库基本概念 | 第44-49页 |
| ·数据库 | 第44-45页 |
| ·数据库系统 | 第45-46页 |
| ·数据结构 | 第46-48页 |
| ·数据库体系结构 | 第48-49页 |
| ·数据库设计特点 | 第49-50页 |
|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选择 | 第50-51页 |
| ·数据库访问技术 | 第51-54页 |
| ·数据库访问技术概述 | 第51-52页 |
| ·ADO .NET简介 | 第52-54页 |
| ·摩托车信息系统设计 | 第54-62页 |
| ·摩托车性能参数系统 | 第54-55页 |
| ·数据库的完整性 | 第55-56页 |
| ·摩托车整车信息模块设计 | 第56-61页 |
| ·摩托车设计参数系统 | 第61-62页 |
| 第5章 摩托车设计系统 | 第62-74页 |
| ·摩托车设计系统模式 | 第62-63页 |
| ·摩托车设计系统结构 | 第63-65页 |
| ·摩托车动力性能模块设计 | 第65-72页 |
| ·摩托车动力性能数学模型 | 第65-69页 |
| ·动力性设计 | 第69-72页 |
| ·设计方案评价 | 第72-74页 |
| ·属性相似度的计算 | 第72-73页 |
| ·整体相似度的计算 | 第73页 |
| ·方案的评价 | 第73-74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