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论文结构与内容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与成果 | 第10-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反向抵押贷款基础研究 | 第12-21页 |
| ·反向抵押贷款的起源 | 第12页 |
| ·反向抵押贷款的理论基础 | 第12-15页 |
| ·生命周期理论 | 第12-14页 |
| ·资产流动性和资产证券化理论 | 第14页 |
| ·期权理论 | 第14-15页 |
| ·反向抵押贷款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16页 |
| ·反向抵押贷款的内涵 | 第15页 |
| ·反向抵押贷款特征 | 第15-16页 |
| ·反向抵押贷款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日本的实践 | 第16-18页 |
| ·美国的反向抵押贷款 | 第16-17页 |
| ·加拿大的反向抵押贷款 | 第17页 |
| ·新加坡的反向抵押贷款 | 第17-18页 |
| ·日本的反向抵押贷款 | 第18页 |
| ·反向抵押贷款的效应 | 第18-19页 |
| ·拓展养老新途径 | 第18页 |
| ·拉动房地产业的发展 | 第18页 |
| ·促进金融创新 | 第18-19页 |
| ·盘活固定资产 | 第19页 |
| ·取得经济来源减轻子女负担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反向抵押贷款的运行过程及风险分析 | 第21-30页 |
| ·参与主体与业务过程研究 | 第21-22页 |
| ·参与主体 | 第21-22页 |
| ·业务申请流程 | 第22页 |
| ·期间现金流分析 | 第22-27页 |
| ·费用分析 | 第22-24页 |
| ·额度 | 第24页 |
| ·定价模型 | 第24-27页 |
| ·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分析 | 第27-28页 |
| ·长寿风险 | 第27页 |
| ·利率风险 | 第27页 |
| ·道德和逆向选择风险 | 第27页 |
| ·房价波动风险 | 第27-28页 |
| ·费用风险 | 第28页 |
| ·与按揭贷款的比较分析 | 第28-29页 |
| ·按揭贷款简述 | 第28页 |
| ·比较分析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影响反向抵押贷款推行的宏微观环境因素分析 | 第30-34页 |
| ·环境分析概述 | 第30页 |
| ·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 ·文化环境 | 第30-31页 |
| ·人口结构 | 第31页 |
| ·政策环境 | 第31页 |
| ·行业环境 | 第31-32页 |
| ·社会保障体系 | 第32页 |
| ·微观环境因素分析 | 第32-33页 |
| ·产品吸引力 | 第32-33页 |
| ·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 第33页 |
| ·中介机构的参与 | 第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我国推行反向抵押贷款的现行条件评析和方案设计 | 第34-40页 |
| ·我国推行反向抵押贷款的条件评价 | 第34-37页 |
| ·宏观条件分析 | 第34-36页 |
| ·微观环境分析 | 第36页 |
| ·我国现行环境评析总结 | 第36-37页 |
| ·可行性方案设计 | 第37-38页 |
| ·可行性方案定价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0-42页 |
| ·研究结论 | 第40页 |
| ·研究展望 | 第40-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详细摘要 | 第47-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