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虚拟现实仿真系统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20页 |
·引言 | 第12页 |
·虚拟现实仿真概述 | 第12-14页 |
·仿真技术概述 | 第13页 |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国内外煤矿安全虚拟现实仿真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7-20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地学三维空间构模技术的研究 | 第20-33页 |
·空间构模技术综述 | 第20-22页 |
·地质层面三维可视化 | 第22-24页 |
·广义三棱柱的三维地学空间构模原理及其特点 | 第24-26页 |
·广义三棱柱构模原理 | 第24-25页 |
·广义三棱柱构模特点 | 第25-26页 |
·基于广义三棱柱的三维地学空间构建 | 第26-28页 |
·构模过程 | 第26页 |
·加入新钻孔的三维模型的更新 | 第26-27页 |
·加入新空间点的三维模型的更新 | 第27-28页 |
·连续地质体的构建 | 第28-31页 |
·地层分界面的生成 | 第28-29页 |
·地质构造的地层生成(垂直连体) | 第29-31页 |
·有断层地质体的构建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煤矿安全虚拟现实场景模型构建技术研究 | 第33-48页 |
·巷道数据特点与数据源 | 第33-34页 |
·巷道数据特点 | 第33页 |
·巷道三维建模的数据源 | 第33-34页 |
·巷道元素的拓扑关系及其数据结构 | 第34-38页 |
·巷道网络系统的基本元 | 第35-36页 |
·巷道空间拓扑关系的建立 | 第36-37页 |
·巷道元素的数据结构 | 第37-38页 |
·巷道模型算法的实现 | 第38-44页 |
·巷道中线的逼近 | 第38-39页 |
·巷道断面的加载 | 第39-44页 |
·煤矿虚拟现实场景的构建技术研究 | 第44-48页 |
·虚拟环境建模 | 第44-45页 |
·煤矿虚拟现实场景的组织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煤矿安全仿真模型的构建研究 | 第48-61页 |
·通风安全模拟与仿真模型 | 第48-55页 |
·哈蒂─克劳斯(Hardy-Cross)法 | 第50-52页 |
·牛顿法 | 第52-55页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模型 | 第55-61页 |
·BP 网络的设计 | 第55-56页 |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BP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 第56-58页 |
·预测突出的基本特性指标集的确定 | 第58-59页 |
·突出危险程度分类评价集的确定 | 第59-61页 |
第五章 煤矿安全虚拟现实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 第61-77页 |
·系统开发策略与原则及开发环境 | 第61-62页 |
·系统开发策略 | 第61页 |
·系统开发原则 | 第61-62页 |
·开发环境 | 第62页 |
·OpenGL 三维可视化仿真建模型 | 第62-66页 |
·OpenGL 基本程序框架 | 第62-63页 |
·OpenGL 基本功能 | 第63-64页 |
·OpenGL 图形操作步骤 | 第64页 |
·OpenGL 实现仿真场景建模的优点及基本步骤 | 第64-66页 |
·系统总体设计 | 第66-72页 |
·系统总体构架 | 第66-67页 |
·系统功能模块概述 | 第67-72页 |
·系统界面设计 | 第72-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存在问题 | 第78页 |
·应用前景与建议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