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2页 |
| 1 前言 | 第12-32页 |
| ·生物防治的概念 | 第12页 |
| ·生物防治的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 ·毛壳菌概述 | 第13-17页 |
| ·球毛壳ND35 概述 | 第17-19页 |
| ·PCR 分子检测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中应用 | 第19页 |
| ·分子标记技术 | 第19-26页 |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 第21页 |
|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 | 第21-22页 |
| ·任意引物PCR AP—PCR | 第22页 |
| ·DNA 扩增指纹印迹 DAF | 第22-23页 |
| ·DNA 指纹技术 | 第23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 | 第23-24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 第24-25页 |
| ·序列标志位点STS | 第25页 |
| ·简单重复序列SSR | 第25页 |
| ·序列特异扩增SCAR 标记及用途 | 第25-26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6-30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的分类 | 第27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评价 | 第27-30页 |
|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2-45页 |
| ·试验材料 | 第32-34页 |
| ·供试菌种 | 第32页 |
| ·供试植物材料 | 第32页 |
| ·培养基 | 第32-33页 |
| ·试验试剂 | 第33-34页 |
| ·试验仪器 | 第34页 |
| ·试验方法 | 第34-45页 |
| ·球毛壳ND35 在宿主植物上的侵染定殖 | 第34-36页 |
| ·生防真菌球毛壳ND35 的RAPD 特异序列的标记转换 | 第36-40页 |
| ·球毛壳ND35 对宿主植物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大田作物接种ND35 后的组织分离检测及分子检测 | 第41-43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球毛壳ND35 初探 | 第43-4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5-63页 |
| ·球毛壳ND35 在宿主植物上的侵染定殖结果 | 第45-47页 |
| ·生防真菌球毛壳ND35 的RAPD 特异序列的标记转换结果 | 第47-51页 |
| ·RAPD 引物筛选 | 第47-48页 |
| ·特征条带的克隆及测序 | 第48-49页 |
| ·SCAR 标记的获得 | 第49页 |
| ·SCAR 标记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 第49-51页 |
| ·球毛壳ND35 对宿主植物生长影响的结果 | 第51-54页 |
| ·球毛壳ND35 不同接种次数对杨树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 第51-53页 |
| ·球毛壳ND35 对生姜生长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球毛壳ND35 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 第54页 |
| ·大田作物接种ND35 后的组织分离检测 | 第54-57页 |
| ·杨树组织分离结果 | 第54-55页 |
| ·姜组织分离结果 | 第55-56页 |
| ·小麦组织分离结果 | 第56页 |
| ·马铃薯块根组织分离结果 | 第56-57页 |
| ·分子检测结果 | 第57-60页 |
| ·杨树组织分子检测结果 | 第57-58页 |
| ·生姜组织分子检测结果 | 第58-59页 |
| ·小麦组织分子检测结果 | 第59页 |
| ·马铃薯组织分子检测结果 | 第59-60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球毛壳ND35 初探结果 | 第60-63页 |
| 4 讨论 | 第63-67页 |
| ·球毛壳ND35 在宿主植物上的侵染定殖 | 第63页 |
| ·球毛壳ND35 的RAPD 特异序列标记转换 | 第63-64页 |
| ·球毛壳ND35 对不同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64-65页 |
| ·大田作物接种ND35 后的组织分离检测及分子检测 | 第65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球毛壳ND35 初探 | 第65-67页 |
| 5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