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24页 |
·马铃薯晚疫病 | 第11-14页 |
·马铃薯晚疫病对马铃薯的危害 | 第11页 |
·晚疫病致病菌 | 第11-13页 |
·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症状 | 第13页 |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 | 第13-14页 |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4-19页 |
·垂直抗性和水平抗性 | 第14-16页 |
·抗病基因的类型和结构域功能 | 第16-17页 |
·无毒基因 | 第17-19页 |
·生物类黄酮 | 第19-21页 |
·类黄酮分类与结构 | 第19页 |
·类黄酮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19-20页 |
·马铃薯中类黄酮的含量 | 第20-21页 |
·培育无标记基因转基因作物的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情况 | 第21页 |
·标记基因的安全性问题 | 第21-22页 |
·无选择性标记的转基因技术 | 第22-23页 |
·本实验的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材料 | 第24页 |
·菌株和载体 | 第24页 |
·供试植物 | 第24页 |
·马铃薯晚疫病菌 | 第24页 |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24页 |
·常用化学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33页 |
·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 第24-30页 |
·农杆菌菌液准备 | 第30-31页 |
·马铃薯茎段的转化与再生 | 第31页 |
·植物总DNA 提取 | 第31页 |
·转基因植株PCR 筛选 | 第31页 |
·再生植株NPTII 基因的去除,无选择标记植株的再生 | 第31-32页 |
·无选择标记植株的检测 | 第32页 |
·转基因马铃薯抗病性检测鉴定 | 第32页 |
·转patatin::AtMYB12 基因的马铃薯块茎中类黄酮化合物的HPLC 检测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46页 |
·载体构建部分结果与分析 | 第33-39页 |
·pX6-patatin::AtMYB12 重组载体构建策略、结果与分析 | 第33-35页 |
·pX6-Rpi-mcq1.1-Rpi-mcq1.2 载体构建结果与分析 | 第35-37页 |
·pX6-patatin::AtMYB12-Rpi- mcq1.1-Rpi- vnt1.1 载体构建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转化植株的获得 | 第39-40页 |
·转化植株的PCR 阳性检测 | 第40-42页 |
·转化pX6-patatin::AtMYB12 转基因植株的PCR 阳性检测 | 第41页 |
·转化pX6-Rpi-mcq1.1-Rpi-mcq1.2 转基因植株的PCR 阳性检测 | 第41页 |
·部分转pX6-patatin::AtMYB12-Rpi-mcq1.1-Rpi-vnt1.1 基因植株中目的基因PCR检测 | 第41-42页 |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再生植株的获得 | 第42页 |
·转基因植株的抗病性分析 | 第42-44页 |
·马铃薯茎块的获得 | 第44-45页 |
·转patatin:: AtMYB12 基因马铃薯块茎中类黄酮含量的检测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马铃薯晚疫病多个R 基因的转化育种 | 第46-47页 |
·马铃薯茎段转化系统 | 第47页 |
·转AtMYB12 基因后马铃薯中类黄酮含量的变化 | 第47页 |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47页 |
5.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9页 |
附录Ⅰ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59-63页 |
附录Ⅱ常用化学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硕士学位论文内容简介及自评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