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半主动悬架控制器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2页 |
·车辆悬架的发展与分类 | 第12-15页 |
·传统被动悬架 | 第12-13页 |
·主动悬架 | 第13-14页 |
·半主动悬架 | 第14页 |
·三种悬架性能比较 | 第14-15页 |
·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及大系统理论概述 | 第15-18页 |
·最优控制 | 第16页 |
·自适应控制 | 第16-17页 |
·鲁棒控制 | 第17页 |
·智能控制 | 第17页 |
·大系统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 | 第17-18页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8-19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1-34页 |
·系统的硬件结构 | 第21页 |
·微控制器芯片的选择 | 第21-25页 |
·LPC2138的特性 | 第23-24页 |
·ARM7TDMI-S | 第24-25页 |
·片内FLASH程序存储器 | 第25页 |
·片内静态RAM | 第25页 |
·信号采集与处理 | 第25-29页 |
·传感器 | 第26页 |
·电荷放大器 | 第26页 |
·测量放大器 | 第26-27页 |
·滤波器 | 第27-28页 |
·采样保持器 | 第28-29页 |
·A/D转换器 | 第29页 |
·输出控制 | 第29-32页 |
·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 | 第29-31页 |
·可调阻尼减振器 | 第31-32页 |
·硬件的可靠性设计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大系统理论及智能控制算法 | 第34-64页 |
·大系统理论概述 | 第34-37页 |
·大系统递阶控制 | 第37-43页 |
·递阶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非线性规划对偶问题 | 第38-41页 |
·大系统递阶控制算法 | 第41-43页 |
·智能控制理论 | 第43-52页 |
·模糊控制 | 第43-45页 |
·神经网络控制 | 第45-50页 |
·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 第50-52页 |
·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52-61页 |
·基于大系统的半主动悬架整车模型 | 第52-55页 |
·整车大系统递阶协调控制 | 第55-58页 |
·子系统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 | 第58-61页 |
·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63页 |
·子控制系统稳定性 | 第61-62页 |
·半主动悬架大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64-75页 |
·软件开发环境介绍 | 第64-65页 |
·系统软件的整体结构 | 第65-66页 |
·数据采集模块 | 第66-68页 |
·数字滤波技术 | 第66-67页 |
·A/D采集程序 | 第67-68页 |
·工程量转换 | 第68页 |
·大系统递阶协调控制模块 | 第68-70页 |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模块 | 第70-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试验研究 | 第75-83页 |
·试验仪器、设备及方案 | 第75-77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7-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83-85页 |
·全文总结 | 第83页 |
·研究展望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