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前言 | 第7-9页 |
一、电视传媒: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 第9-22页 |
(一) 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价值导向 | 第9-13页 |
1、大众传媒——影响个体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 第9-11页 |
2、电视传媒——青少年接触频度最高的大众传媒 | 第11-12页 |
3、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价值导向 | 第12-13页 |
(二) 青少年对电视传媒的需求 | 第13-17页 |
1、青少年受众的心理发展特点 | 第13-14页 |
2、电视传媒特有的传播优势 | 第14-15页 |
3、电视传媒对青少年需求的满足 | 第15-17页 |
(三) 电视传媒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内在机制 | 第17-22页 |
1、媒介价值观对受众价值观的影响 | 第17-18页 |
2、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影响的机制 | 第18-19页 |
3、青少年价值观接受电视传媒的影响的机制 | 第19-22页 |
二、电视传播活动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双向影响 | 第22-40页 |
(一) 电视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 第22-29页 |
1、全方位的信息强化了青少年价值选择和认同 | 第22-24页 |
2、电视社教内容激励了青少年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24-26页 |
3、正面榜样报道丰富了青少年的人生价值取向 | 第26-28页 |
4、涉外电视节目带给了青少年文化多元价值观念 | 第28-29页 |
(二) 电视传播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 第29-40页 |
1、暴力内容滥用淡漠了青少年的生命价值观 | 第30-31页 |
2、低俗娱乐节目降低了青少年的审美价值观 | 第31-33页 |
3、商业广告渗透扭曲了青少年的消费价值观 | 第33-35页 |
4、都市剧、偶像剧误导了青少年的人生价值观 | 第35-36页 |
5、"戏说"历史剧颠覆了青少年的历史价值观 | 第36-37页 |
6、不恰当电视舆论模糊了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 | 第37-40页 |
三、发挥电视传媒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引导功能 | 第40-56页 |
(一) 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价值观教育合力 | 第40-49页 |
1、政府:协调并整合价值观教育的各方力量 | 第40-41页 |
2、媒体:明确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引导方向 | 第41-42页 |
3、学校:引入传媒素养教育和影视文化教育 | 第42-45页 |
4、家庭:给予青少年收视指导并关注其价值观形成 | 第45-47页 |
5、青少年:增强自身选择、鉴别和使用媒体信息的能力 | 第47-49页 |
(二) 完善传媒自身,实现其对青少年正确的价值导向 | 第49-56页 |
1、加强媒体管理和监督,净化电视文化市场 | 第49-50页 |
2、强化媒体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职业素养 | 第50-51页 |
3、确立节目分级制度,采取相关技术手段和措施 | 第51-53页 |
4、提高节目制作水平,推出面向青少年的优秀作品 | 第53-54页 |
5、尊重青少年受众权利,拓展其对电视媒体的参与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