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学理论、教学法论文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1 引言第11-19页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1-12页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背景第12-15页
     ·社会发展对餐饮人材的需要第12页
     ·餐饮业发展对餐饮人材的需要第12-13页
     ·学校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第13-14页
     ·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第14-15页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现状第15-18页
     ·国外及中国台湾地区研究现状第15-17页
       ·国家或地区具体制订统一的每一门课程(单元)的标准,并按程度分成若干层次,从而形成了数以千计的不同层次的课程(单元)组成或不同等级教育的教学计划第15-16页
       ·按高中阶段毕业要求制订统一的分类课程标准第16页
       ·按高职学校入学要求制订分类的统一的课程标准第16-17页
     ·祖国大陆研究现状第17-18页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18-19页
2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实际状况第19-25页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发展的历史回顾第19-21页
     ·初步衔接阶段(1985~1999 年第20页
     ·加快衔接阶段(1999~2002 年第20-21页
     ·优化衔接阶段(2002 年以后)第21页
   ·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实际状况第21-25页
     ·烹饪课程培养目标第22页
     ·烹饪课程设置第22-24页
     ·烹饪课程模式第24页
     ·烹饪教学内容与教材第24-25页
3 影响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原因分析第25-31页
   ·培养目标不太明确第25-26页
   ·专业课程设置重复第26页
   ·基础课程缺少过渡第26-28页
   ·烹饪教材内容重叠第28页
   ·课程模式比较陈旧第28-29页
   ·烹饪师资力量薄弱第29-30页
   ·课程评价方法单一第30-31页
4 改进烹饪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策略第31-44页
   ·改变观念,创新思维第31-32页
     ·打造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新理念第31页
     ·烹饪中、高职课程的衔接与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第31-32页
   ·衔接分明,完善制度第32-38页
     ·设置人材培养规格,烹饪中、高职培养目标全面接轨第32页
     ·构建国家资格证书体系,烹饪中、高职职业技能认证全面对接第32-33页
     ·统编专业教学计划,烹饪中、高职课程设置全面贯通第33-35页
     ·实行学分制管理,烹饪中、高职课程考核全面贯通第35-37页
     ·建立健全烹饪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相关制度第37-38页
   ·方法得当,形成措施第38-43页
     ·设计“平台+模块”课程模式,教学目标全面对接第38-40页
     ·制定层级教学单元,烹饪中、高职教材全面统筹第40页
     ·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第40-41页
     ·建立培训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各项素质第41-42页
     ·以课程革新实现烹饪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第42-43页
   ·课程衔接,合理评价第43-44页
     ·改革单一的课程评价方法第43页
     ·架构贯通的烹饪中、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第43-44页
5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附表第49-66页
 表1 烹饪中、高职实践教学课程模块衔接第49-50页
 表2 课程体系(平台+模块)结构框架第50-51页
 表3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烹饪课程衔接情况调查表第51-55页
 表4 扬州市七中三年制烹饪专业教学计划(中专)第55-56页
 表5 扬州市生活科技学校三年制中职(技校)烹饪教学计划第56-58页
 表6 扬州市生活科技学校五年制高职(专科)烹饪教学计划第58-60页
 表7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烹饪教学计划(本科)第60-62页
 表8 扬州大学学生评教调查表第62-64页
 表9 扬州大学任课教师评学调查表第64-65页
 表10 读硕期间发表论文及课题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征税成本控制问题的研究--以某省国税部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