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宣传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说服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调查地区与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一、调查地区 | 第12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理论依据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4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宣传与说服的理论阐释 | 第16-21页 |
第一节 宣传与说服的概念与缘起 | 第16页 |
第二节 宣传与说服传播模式及效果研究 | 第16-19页 |
一、宣传的传播模式及其效果 | 第16-18页 |
二、说服的传播模式及效果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政府公共政策中的说服结构设计与规则 | 第19-21页 |
一、说服结构设计 | 第19-20页 |
二、说服的规则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太原市万柏林区城中村拆迁改造中宣传与说服政策的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第一节 太原市万柏林区城中村的分类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城中村改造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 | 第22-25页 |
一、政府 | 第22-23页 |
二、城中村村民 | 第23-24页 |
三、开发商 | 第24页 |
四、外来暂住人群 | 第24-25页 |
第三节 政府在万柏林区城中村改造中宣传与说服的方法类型 | 第25-30页 |
一、宣传标语 | 第25-27页 |
二、横幅 | 第27页 |
三、动员会 | 第27-28页 |
四、合理制定拆迁补偿款 | 第28页 |
五、城中村改造小组入户动员 | 第28页 |
六、村里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 第28-29页 |
七、颁布拆迁公告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太原市万柏林区政府宣传的传播效果问卷调查 | 第30-45页 |
第一节 人口样本分析 | 第30-32页 |
一、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 | 第30页 |
二、调查对象的性别分布 | 第30-31页 |
三、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 | 第31页 |
四、城中村改造前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 | 第31-32页 |
五、城中村改造后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 | 第32页 |
第二节 传播效果分析 | 第32-39页 |
一、关注度分析 | 第32-35页 |
二、满意度分析 | 第35-37页 |
三、影响度分析 | 第37-39页 |
第三节 不同属性调查对象的对比分析 | 第39-45页 |
一、不同年龄调查对象的对比分析 | 第39-40页 |
二、不同性别调查对象的差异分析 | 第40-42页 |
三、不同文化程度调查对象的差异分析 | 第42-44页 |
四、不同职业调查对象的差异分析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城中村改造中制定宣传与说服政策时存在的问题及呈现的新方法 | 第45-51页 |
第一节 存在问题 | 第45-48页 |
一、城中村改造后村民的就业问题 | 第45-46页 |
二、城中村改造前政府通知时间不统一、不明确 | 第46页 |
三、政府宣传政策渠道较为单一 | 第46页 |
四、村民对政府改造中制定的拆迁政策不满意 | 第46-47页 |
五、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中存在不公平现象 | 第47页 |
六、城中村拆迁哪改造后的安置问题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呈现的新方法 | 第48-51页 |
一、改造城中村落后的生活条件 | 第48-49页 |
二、安置房生活配套设施的整体规划 | 第49页 |
三、商业价值与环境协同发展 | 第49-50页 |
四、城中村交通的极大改善 | 第50-5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第51-5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第51-53页 |
一、城中村村民的就业问题 | 第51-52页 |
二、城中村改造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 第52页 |
三、保护村民的合法利益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