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地联合反演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7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7页 |
第2章 井中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7-28页 |
·井间地震技术 | 第17-23页 |
·井间地震资料的采集 | 第17-20页 |
·井间地震资料的处理 | 第20-21页 |
·井间与地面地震数据的联合解释 | 第21-23页 |
·VSP技术 | 第23-28页 |
·VSP数据的采集 | 第23-24页 |
·VSP数据的处理 | 第24页 |
·VSP数据与地面地震数据的联合解释 | 第24-27页 |
·VSP技术的发展趋向 | 第27-28页 |
第3章 井地联合反演的模型试算数学方法 | 第28-54页 |
·线性反演算法 | 第28-32页 |
·适定与超定问题的求解 | 第29-30页 |
·欠定问题的求解 | 第30-31页 |
·混定问题的求解 | 第31-32页 |
·非线性反演问题的线性化解法 | 第32-37页 |
·非线性反演问题的线性化 | 第33-35页 |
·梯度法 | 第35-37页 |
·完全非线性反演算法 | 第37-46页 |
·模拟退火算法 | 第37-40页 |
·遗传算法 | 第40-46页 |
·模型检验 | 第46-54页 |
·数值试算 | 第46-50页 |
·模型试算 | 第50-54页 |
第4章 实际资料的井地联合反演方法及应用 | 第54-104页 |
·井地联合反演的整体思路 | 第54-57页 |
·匹配校正 | 第57-61页 |
·深度域到时间域的重采样问题 | 第57-58页 |
·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匹配方法 | 第58-61页 |
·子波的提取 | 第61-67页 |
·由公式给定子波 | 第61-62页 |
·自相关法和最小相位子波的提取 | 第62-63页 |
·利用井旁道求取子波 | 第63-65页 |
·衡量子波质量好坏的标准 | 第65-67页 |
·初始模型的建立 | 第67-77页 |
·井控制区的划分 | 第68页 |
·层位场的建立 | 第68-71页 |
·模型框架的生成 | 第71-76页 |
·插值建模 | 第76-77页 |
·井间地震波阻抗反演 | 第77-86页 |
·井间地震资料的整合 | 第77-79页 |
·基于模型的井间波阻抗反演 | 第79-86页 |
·井地联合波阻抗反演 | 第86-104页 |
·抽取虚拟井数据 | 第86-90页 |
·综合建模 | 第90-91页 |
·井地联合反演的混合优化算法 | 第91-104页 |
第5章 认识及建议 | 第104-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