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柱的工程应用及配置不同截面型钢的分析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引言 | 第10页 |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概念及特点 | 第10-12页 |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概念 | 第10-11页 |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11-12页 |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造的基本原则 | 第12-14页 |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 第14-17页 |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国外的研究和发展 | 第14-15页 |
·型钢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 | 第15页 |
·型钢混凝土结构有限元研究状况 | 第15-17页 |
·研究型钢混凝土柱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 | 第20-38页 |
·混凝土材料的本构关系 | 第20-32页 |
·线弹性匀质本构模型 | 第20-22页 |
·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全量型 | 第22-24页 |
·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增量型 | 第24-27页 |
·塑性本构关系 | 第27-32页 |
·钢材的本构关系 | 第32-33页 |
·混凝土的破坏准则 | 第33-35页 |
·三轴受力下的混凝土强度准则—古典强度理论 | 第33-34页 |
·三轴受力下的混凝土强度准则—多参数强度准则 | 第34-35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35-38页 |
·有限元分析步骤 | 第35-36页 |
·有限元非线性问题求解的基本方法 | 第36-38页 |
第三章 高层型钢混凝土结构计算机分析 | 第38-46页 |
·计算法原理介绍 | 第38-39页 |
·高层建筑结构弹塑性分析 | 第39-46页 |
·结构的恢复力特征 | 第39-41页 |
·高层结构地震反应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法 | 第41-43页 |
·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PUSH—OVER法)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型钢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46-76页 |
·工程概况 | 第46-47页 |
·建筑概况 | 第46页 |
·结构体系和地震条件 | 第46-47页 |
·两种方案计算分析 | 第47-69页 |
·结构空间静力分析(SATWE) | 第47-56页 |
·结构地震反应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EPDA) | 第56-67页 |
·弹塑性静力分析(PUSH—OVER) | 第67-69页 |
·对型钢柱的近一步研究(新方案二) | 第69-75页 |
·SATWE静力计算 | 第70-71页 |
·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EPDA) | 第71-73页 |
·弹塑性静力分析(PUSH—OVER) | 第73-74页 |
·结构延性比较 | 第74-75页 |
·本章小节 | 第75-76页 |
第五章 型钢混凝土柱受力有限元分析 | 第76-96页 |
·Ansys简介 | 第76页 |
·型钢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6-80页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77-79页 |
·材料本构模型的选取 | 第79-80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80-82页 |
·模型设计 | 第80-81页 |
·材料参数 | 第81-82页 |
·收敛问题 | 第82-83页 |
·有限元计算 | 第83-95页 |
·单元划分 | 第83-85页 |
·计算结果 | 第85-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9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