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路基的水分入渗规律和湿陷变形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s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 ·非饱和土力学研究 | 第12-14页 |
| ·饱和-非饱和渗流研究 | 第14-16页 |
| ·湿陷本构模型研究 | 第16-18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饱和-非饱和渗流理论 | 第21-32页 |
| ·概述 | 第21页 |
| ·稳态流理论 | 第21-24页 |
| ·一维稳态流渗流理论 | 第21-22页 |
| ·二维稳态流渗流理论 | 第22-24页 |
| ·二维非稳态渗流理论 | 第24-27页 |
| ·渗流系数的各向异性 | 第24-26页 |
| ·液相偏微分方程 | 第26-27页 |
| ·渗流有限元本构理论 | 第27-30页 |
| ·小结 | 第30-32页 |
| 第三章 黄土路基水分入渗规律 | 第32-62页 |
| ·黄土地区的气候特征 | 第32-35页 |
| ·平均气温 | 第32页 |
| ·降水变化特征 | 第32-34页 |
| ·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 第34-35页 |
| ·非饱和黄土的土水特征参数及其渗透性 | 第35-40页 |
| ·各区黄土的土-水特征曲线 | 第35-38页 |
| ·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的关系 | 第38-39页 |
| ·湿陷性黄土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 | 第39-40页 |
| ·未经处理零填挖路基的降雨入渗分析 | 第40-49页 |
| ·降雨入渗模拟分析 | 第40-43页 |
| ·路基原位降雨入渗试验 | 第43-47页 |
| ·降雨入渗的影响深度 | 第47-49页 |
| ·未经处理零填挖路基的浸水入渗分析 | 第49-55页 |
| ·浸水入渗的模拟分析 | 第49-52页 |
| ·路基原位浸水入渗试验 | 第52-55页 |
| ·路基浸水入渗规律 | 第55页 |
| ·处理后黄土路基的水分入渗规律 | 第55-58页 |
| ·压实黄土的渗透性 | 第55-56页 |
| ·处理后路基的水分入渗分析 | 第56-58页 |
| ·填方路基的水分入渗规律 | 第58-60页 |
| ·路堤的水分入渗 | 第58-59页 |
| ·路堤边沟的积水入渗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公路路基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与原则 | 第62-67页 |
| ·现有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62-64页 |
| ·路基黄土湿陷性评价原则 | 第64-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 公路路基黄土湿陷性评价模型与应用 | 第67-82页 |
| ·概述 | 第67页 |
| ·湿陷变形本构模型 | 第67-69页 |
| ·黄土湿陷性评价模型与应用 | 第69-75页 |
| ·评价模型的基本假定 | 第69-70页 |
| ·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 ·评价模型的验证 | 第71-73页 |
| ·工程应用 | 第73-75页 |
| ·黄土增湿变形本构模型 | 第75-80页 |
| ·黄土增湿变形特性 | 第75-76页 |
| ·增湿本构模型 | 第76-77页 |
| ·路基黄土浸水入渗的增湿变形 | 第77-79页 |
| ·路基黄土降雨入渗的增湿变形 | 第79-80页 |
| ·小结 | 第80-82页 |
| 结论与建议 | 第82-85页 |
| 结论 | 第82-84页 |
| 建议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