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地基—群桩—高层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简述第12-13页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概念第12-13页
     ·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的主要问题第13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发展第13-15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第15-16页
     ·子结构法第15-16页
     ·整体法第16页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目前的研究成果第16-17页
   ·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8-21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第18-19页
     ·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9-21页
2 土-结构体系动力分析的基本理论第21-35页
   ·动力分析平衡方程的建立第21页
   ·动力分析方法第21-25页
     ·直接积分法第22页
     ·Newmark-β法第22-24页
     ·振型叠加时程分析法第24-25页
   ·地基波动中人工边界理论第25-28页
     ·引言第25页
     ·人工边界概述第25-26页
     ·粘—弹性边界第26-28页
   ·结构、土体本构关系的确定第28-33页
     ·结构的本构关系第28-29页
     ·土体的本构关系第29-30页
     ·横观各向同性体的本构关系第30-33页
   ·地基范围的选取第33页
   ·阻尼的确定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3 工程概况及精细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5-42页
   ·本文算例的工程概况第35-37页
     ·陕西省信息大厦工程简介第35页
     ·上部结构信息第35-37页
     ·地基基础结构信息第37页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41页
     ·模型单元选取第39页
     ·群桩基础复合体模型建立第39-40页
     ·模型参数的选取第40页
     ·边界的处理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4 筒体结构参数识别及宏观简化模型的建立第42-51页
   ·宏观简化模型建立的必要性第42页
   ·变刚度TIMOSHENKO 梁的计算模型第42-43页
     ·基本假定第42-43页
     ·计算模型第43页
   ·自振特性计算结果分析第43-46页
     ·各阶自振频率诺模图第44-45页
     ·各阶自振频率的回归经验公式第45-46页
   ·结构综合参数识别第46-47页
     ·识别方法第46-47页
     ·参数识别结果第47页
   ·宏观简化模型的建立第47-50页
     ·等效质量模拟第47页
     ·等效刚度模拟第47-50页
     ·宏观简化模型的建立第50页
   ·本章小结第50-51页
5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第51-64页
   ·模态分析概述第51-52页
     ·模态分析的意义第51页
     ·结构动力学基本方程第51-52页
   ·结构模态分析介绍第52-53页
     ·ANSYS 软件的模态分析第52页
     ·本文的计算模型第52-53页
   ·结构模态分析结果第53-63页
     ·刚性地基情况下的模态分析结果第53-58页
     ·考虑相互作用情况下的模态分析结果第58-62页
     ·模态对比分析结果第62-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刚性地基情况下的地震反应分析第64-79页
   ·地震波的选取及输入问题第64-67页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第64-65页
     ·本章所用地震波第65-67页
   ·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第67-78页
     ·各层最大位移的分析第67-69页
     ·层间最大位移的分析第69-71页
     ·位移时程及加速度时程的分析第71-74页
     ·宏观简化模型内力分析第74-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7 考虑相互作用时的地震反应分析第79-100页
   ·地震波输入情况第79-80页
   ·自由场地土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第80-87页
     ·引言第80-81页
     ·土层的放大作用第81-82页
     ·土层的滤波作用第82-87页
     ·小结第87页
   ·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第87-99页
     ·引言第87页
     ·各层最大位移的分析第87-89页
     ·层间最大位移的分析第89-91页
     ·最大层加速度的分析第91-93页
     ·宏观简化模型内力分析第93-99页
     ·小结第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00-103页
   ·本文的研究成果及结论第100-102页
   ·展望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8页
附 录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光LED驱动电路中电流调节电路设计
下一篇:陕西优质油菜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