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P2P流量识别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1-13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15页
   ·研究背景第13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3-14页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P2P文件共享协议的现状和问题第15-26页
   ·本章提要第15页
   ·引言第15页
   ·P2P业务定义及发展过程第15-18页
   ·P2P网络的特点第18-20页
     ·分散化第18页
     ·可扩展性第18-19页
     ·健壮性第19页
     ·隐私性第19-20页
     ·高性能第20页
   ·P2P文件共享、存储及检索第20-22页
     ·P2P文件共享第20-21页
     ·P2P分布式存储第21页
     ·P2P搜索技术第21-22页
     ·资源共享的新境界第22页
   ·P2P技术的研究现状第22-24页
   ·目前对等网络存在的问题第24页
     ·性能问题第24页
     ·安全问题第24页
     ·系统动态性理论第24页
   ·P2P业务特征及危害第24-25页
   ·对等网络的研究方法第25-26页
第三章 P2P流量检测技术概述及其国内外现状第26-32页
   ·本章提要第26页
   ·P2P流量检测技术概述第26-31页
     ·基于端口号的方法第26-27页
     ·深度数据包检测技术第27-30页
     ·基于流量特征的检测技术第30-31页
   ·国内外现状第31-32页
     ·国内现状第31页
     ·国外现状第31-32页
第四章 P2P流量检测技术现状讨论及问题解决方案第32-55页
   ·本章提要第32页
   ·DPI技术碰到的难题第32页
   ·早期发现技术第32-34页
   ·新的流量特征的发现第34-42页
     ·P2P文件共享协议第34-39页
     ·P2P协议的特征第39-42页
   ·解决方案第42-55页
     ·5-flow DPI第42-44页
     ·基于流量特征与BP神经网络的P2P流量识别第44-55页
第五章 P2P流识别系统的实现第55-66页
   ·本章提要第55页
   ·P2P流识别方案的实现第55-61页
     ·系统框架第55-57页
     ·系统实现第57-61页
   ·P2P流量识别系统的性能评估第61-66页
     ·性能定律第62页
     ·性能第62-65页
     ·实验结论第65-66页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第66-68页
   ·本文总结第66页
   ·本文的研究成果第66页
   ·进一步的工作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附录第70-72页
致谢第72-7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MC-PID串级控制的大温差送风高精度恒温空调系统研究
下一篇:单位犯罪追诉时效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