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8页 |
1 引言 | 第18-22页 |
·问题的提出和选题的现实背景 | 第18-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8页 |
·选题的现实背景 | 第18-19页 |
·现有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综述 | 第19-21页 |
·国外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2 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31页 |
·本文对企业年金相关研究概念的界定 | 第22页 |
·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概念 | 第22-23页 |
·宏观层面 | 第22-23页 |
·微观层面 | 第23页 |
·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的理论背景 | 第23-27页 |
·税收优惠的理论依据 | 第23-26页 |
·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作用原理 | 第26-27页 |
·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 第27-31页 |
·年金计划三个环节上的税收政策 | 第27-28页 |
·税收优惠政策的八种组合 | 第28页 |
·各种年金税收组合的经济分析 | 第28-30页 |
·主要年金征税组合模式比较: | 第30-31页 |
3 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相关政策研究 | 第31-47页 |
·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历程 | 第31-33页 |
·第一个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 | 第31页 |
·早期发展历程 | 第31-32页 |
·税收政策产生实质影响后年金计划的发展历程 | 第32-33页 |
·美国年金计划主要税惠政策模式的基本原理 | 第33-35页 |
·美国年金计划税收政策的主要模式—EET | 第33页 |
·美国年金计划税惠政策EET模式的经济分析—以固定缴费制为例 | 第33-35页 |
·美国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的主要内容 | 第35-47页 |
·发展的前提 | 第35-36页 |
·激励与控制 | 第36-38页 |
·资质审查 | 第38-41页 |
·支撑退休金体系 | 第41-44页 |
·特殊环节的处理 | 第44-45页 |
·税务管理 | 第45-47页 |
4 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研究 | 第47-61页 |
·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的发展状况 | 第47-49页 |
·缴费环节企业所得税的征免规定: | 第47-48页 |
·缴费环节个人所得税的征免规定 | 第48页 |
·投资环节的税收征免规定 | 第48页 |
·年金领取环节的税收征免规定 | 第48-49页 |
·我国企业年金税优政策所面临的主要制度障碍分析 | 第49-51页 |
·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不平衡发展 | 第49-50页 |
·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不协调 | 第50页 |
·年金计划种类单一 | 第50页 |
·没有保值增值的渠道支撑 | 第50-51页 |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税优政策的发展状况: | 第51-56页 |
·缺乏对年金计划取得税优政策的资格限制 | 第51页 |
·优惠额度偏低且缺乏科学的测算 | 第51-52页 |
·税收优惠环节单一 | 第52-53页 |
·各地政策不平衡且比较混乱 | 第53-55页 |
·税优政策的实施较为混乱且激励作用有限 | 第55-56页 |
·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年金计划发展的成本—收益分析 | 第56-61页 |
·税收收入损失的比例测算 | 第57-58页 |
·测算养老金增长额P值 | 第58-59页 |
·税收成本数额测算 | 第59页 |
·税收损失的相关比例 | 第59-61页 |
5 对于我国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政策的发展建议 | 第61-67页 |
·促进多支柱养老体系协调发展与税优激励并举 | 第61-62页 |
·在税优政策完善的同时注意控制规模 | 第62-63页 |
·设定检验条件 | 第62页 |
·年度缴费额的控制 | 第62-63页 |
·税收优惠需与年金计划的保值增值 | 第63-64页 |
·税优政策要注意平衡多样化发展的年金计划体系 | 第64页 |
·增加税收优惠的方式和环节 | 第64-65页 |
·增强税收优惠政策规范性 | 第65页 |
·加强税收优惠政策的监管力度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