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7-10页 |
二、研究对象及研究思路 | 第10-13页 |
(一) 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0-12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第一章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立法模式 | 第13-24页 |
一、股份回购的两种立法模式 | 第13-17页 |
(一) 德国模式——“原则禁止,例外许可” | 第13-14页 |
(二) 美国模式——“原则许可,例外禁止” | 第14页 |
(三) 两种模式的立法理由及评析 | 第14-17页 |
二、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立法模式 | 第17-18页 |
三、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法定事由——例外允许的情形 | 第18-24页 |
(一) 为减少公司注册资本而回购股份 | 第18-21页 |
(二) 为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而回购股份 | 第21页 |
(三) 为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而回购股份 | 第21-22页 |
(四) 应异议股东的回购请求权而回购股份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的具体法律问题 | 第24-37页 |
一、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条件、决议、资金来源、及交易方式 | 第24-30页 |
(一) 股份回购的条件 | 第24-25页 |
(二) 股份回购决议的形成 | 第25-26页 |
(三) 股份回购的资金来源和数量限制 | 第26-27页 |
(四) 股份回购的交易方式 | 第27-30页 |
二、上市公司回购自己股份后的处置 | 第30-31页 |
(一) 回购后注销 | 第30页 |
(二) 回购后库藏 | 第30-31页 |
三、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问题 | 第31-33页 |
(一) 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产生 | 第31页 |
(二) 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防范 | 第31-33页 |
四、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的债权人利益保护问题 | 第33-34页 |
(一)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可能对债权人利益造成的影响 | 第33页 |
(二) 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33-34页 |
五、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 | 第34-37页 |
(一)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 在上市公司股份回购中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实践及分析 | 第37-45页 |
一、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典型案例 | 第37-42页 |
(一) 邯郸钢铁案 | 第37-38页 |
(二) 郑州煤电案 | 第38-41页 |
(三) 上海家化案 | 第41-42页 |
二、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实践的分析 | 第42-45页 |
第四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 | 第45-55页 |
一、防止为减少注册资本而回购股份的滥用 | 第45-47页 |
(一) 减资回购的立法意图分析 | 第45-47页 |
(二) 完善减资回购的立法 | 第47页 |
二、限制上市公司为更正过低评价而回购股份 | 第47-50页 |
(一) 为更正过低评价而回购股份的理论与实践分析 | 第47-50页 |
(二) 我国应否允许上市公司为更正过低评价而回购股份 | 第50页 |
三、限制上市公司为维护控制权而回购股份 | 第50-53页 |
(一) 法理及立法实践分析 | 第51-52页 |
(二) 我国应否允许上市公司为维护控制权而回购股份 | 第52-53页 |
四、限制上市公司以股抵债回购股份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