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复合隔震体系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序言第14-17页
     ·夹层橡胶支座基础隔震体系第15-16页
     ·基础滑移隔震体系第16-17页
   ·传统基础隔震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概况第17-20页
     ·国外概况第17-18页
     ·国内概况第18-20页
   ·复合基础隔震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概况第20-22页
     ·国外概况第20-21页
     ·国内概况第21-22页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复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及弹性滑板支座设计第23-36页
   ·引言第23页
   ·几种复合隔震体系简介第23-26页
     ·夹层橡胶支座与摩擦滑板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第23-24页
     ·夹层橡胶支座与摩擦滑板串联复合隔震体系第24-25页
     ·夹层橡胶支座与弹性滑板并联复合隔震体系第25-26页
   ·隔震层恢复力模型第26-29页
   ·几种复合隔震体系隔震性能的比较第29-32页
     ·工程概况第29-30页
     ·地震响应比较第30-32页
   ·弹性滑板支座设计第32-35页
     ·不考虑橡胶垫的剪弯效应第32-33页
     ·考虑橡胶垫的剪弯效应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复合隔震体系时程分析第36-49页
   ·引言第36页
   ·单个普通橡胶支座与单个弹性滑板并联的情况第36-40页
     ·基本假定第36-37页
     ·隔震层恢复力模型第37-38页
     ·弹性滑板滑动状态的判断第38-39页
     ·运动微分方程的数值积分第39-40页
   ·单个普通橡胶支座与多个弹性滑板并联的情况第40-42页
     ·隔震层恢复力模型第40-41页
     ·运动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数值积分第41-42页
   ·含铅芯橡胶支座的并联复合隔震情况第42-44页
   ·隔震层恢复力模型为任意多线型的时程分析第44-45页
   ·复合隔震体系时程分析在 SAP2000中的实现第45-46页
   ·算例第46-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复合隔震层参数分析第49-99页
   ·引言第49页
   ·基本假定和前提条件第49-50页
   ·七度罕震隔震层参数分析第50-64页
     ·屈重比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第50-55页
     ·自振周期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第55-64页
   ·八度罕震隔震层参数分析第64-78页
     ·屈重比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第64-68页
     ·自振周期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第68-78页
   ·九度罕震隔震层参数分析第78-94页
     ·屈重比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第78-82页
     ·自振周期对上部结构响应的影响第82-94页
   ·多线型模型参数分析(四或四以上线型)第94-98页
     ·四线型模型参数分析第94-96页
     ·五线型模型参数分析第96-98页
   ·本章小结第98-99页
第五章 弹性滑板竖向压力变化的影响第99-117页
   ·引言第99-100页
   ·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第100-105页
     ·基本假定第100页
     ·三线型模型情况第100-103页
     ·多线型(四或以上线型)模型情况第103-105页
   ·倾覆力矩的影响第105-110页
   ·隔震支座竖向变形的影响第110-115页
     ·基本原理第110-112页
     ·算例分析第112-115页
   ·综合影响第115-116页
   ·本章小结第116-117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17-120页
   ·结论第117-119页
   ·展望第119-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124-125页
致谢第125-126页
附录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释意理论角度下的“忠实”概念分析
下一篇:大亚湾核电站海域三维分层潮流场和物质场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