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Tree的空间连接代价模型的改进
| 第1章 绪论 | 第1-1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空间数据库概述 | 第10-14页 |
| ·空间数据的特点 | 第10-11页 |
| ·空间数据模型 | 第11-12页 |
| ·空间查询语言 | 第12页 |
| ·空间存储和索引 | 第12-13页 |
| ·空间查询处理与优化 | 第13-14页 |
| ·空间数据库前沿课题与展望 | 第14-17页 |
| ·分布式空间数据库系统 | 第14-15页 |
| ·并行空间数据库系统 | 第15页 |
| ·空间数据挖掘 | 第15-16页 |
| ·空间数据库展望 | 第16-17页 |
| ·课题的来源及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 ·课题的来源及背景 | 第17-18页 |
|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8页 |
| ·论文的组织 | 第18-19页 |
| 第2章 R-tree与空间查询 | 第19-29页 |
| ·R-tree与空间连接 | 第19-25页 |
| ·R-tree数据结构 | 第19-21页 |
| ·R-tree及其主要变体的讨论 | 第21-23页 |
| ·基于 R-tree的空间连接算法 | 第23-24页 |
| ·R-tree代价模型分析 | 第24-25页 |
| ·空间数据库的查询处理 | 第25-28页 |
| ·空间查询分析 | 第25-26页 |
| ·空间连接操作算法 | 第26-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3章 空间连接代价模型 | 第29-41页 |
| ·无缓冲区的空间连接代价模型 | 第29-36页 |
| ·选择查询的代价分析 | 第30-33页 |
| ·连接查询的代价分析 | 第33-36页 |
| ·基于缓冲区的代价模型分析 | 第36-40页 |
| ·基于缓冲区的连接代价模型 | 第36-38页 |
| ·非均匀分布数据集相应的连接代价模型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4章 空间连接代价模型的改进 | 第41-50页 |
| ·原代价模型的优缺点分析 | 第41-42页 |
| ·改进模型的基本思想 | 第42-43页 |
| ·零缓冲区的代价模型 | 第43-46页 |
| ·简单随机抽样理论 | 第43-44页 |
| ·零缓冲区的代价模型 | 第44-46页 |
| ·基于缓冲区的代价模型分析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5章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50-61页 |
| ·实验数据集合介绍 | 第50-51页 |
| ·均匀分布数据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 ·非均匀分布数据的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8页 |
| ·缓冲区大小已知的模型的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 ·引入缓冲区的优点分析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