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 第1-12页 |
| ·研究意义及现状 | 第6-8页 |
| ·研究意义 | 第6-7页 |
| ·研究现状 | 第7-8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8-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8-9页 |
| ·研究路线 | 第9-10页 |
| ·论文结构安排及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12页 |
| 1.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 2.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 第二章.三维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12-26页 |
| ·减弱“采集脚印”的三维观测系统设计 | 第12-21页 |
| ·“采集脚印”的分类 | 第12-13页 |
| ·三维观测系统参数对面元属性的影响分析 | 第13-14页 |
| ·面元属性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 | 第14-15页 |
| ·三维观测系统参数对“采集脚印”的影响 | 第15-21页 |
| ·提高碳酸盐岩内幕储层信噪比为目的的覆盖次数量化设计 | 第21-24页 |
| ·确保缝洞等弱绕射收敛的面元选择 | 第24页 |
| ·优化三维观测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 第24-26页 |
| 第三章.野外接收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26-35页 |
| ·沙丘对地震资料影响分析 | 第26-29页 |
| ·表层沙丘引起的噪音干扰分析 | 第26页 |
| ·表层沙丘对地震波频率的吸收衰减分析 | 第26-29页 |
| ·改善接收条件方法试验 | 第29-35页 |
| ·单个检波器潜水面以下接收对比 | 第29-31页 |
| ·多个检波器潜水面以下接收对比 | 第31-35页 |
| 第四章.激发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35-49页 |
| ·激发药量的选择分析 | 第35-43页 |
| ·激发子波的速度振幅及频率 | 第35-37页 |
| ·孔穴半径的影响因素 | 第37页 |
| ·激发子波与围岩、药量之间的关系 | 第37-40页 |
| ·实际资料分析 | 第40-43页 |
| ·激发井深的选择 | 第43-49页 |
| ·虚反射对地震信号的影响分析 | 第43-45页 |
| ·实际资料分析 | 第45-49页 |
| 第五章.静校正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49-59页 |
| ·提高表层调查资料精度的方法 | 第50-52页 |
| ·表层调查方法及观测参数的选择 | 第50-52页 |
| ·确保表层调查资料解释精度的辅助手段 | 第52页 |
| ·沙丘曲线静校正方法的优化 | 第52-56页 |
| ·连续介质的时深关系曲线 | 第52-54页 |
| ·常规沙丘曲线量板的建立 | 第54-55页 |
| ·沙丘曲线量板的进一步优化 | 第55-56页 |
| ·应用实例分析 | 第56-59页 |
| 第六章.实际应用效果 | 第59-62页 |
| ·采取的主要技术方法 | 第59页 |
| ·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 第59-62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62-64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69页 |
| 英文摘要 | 第69-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