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 1 研究的背景 | 第9-19页 |
| ·研究的政策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 2 研究的任务 | 第19-20页 |
| 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 ·基本思路 | 第20页 |
| ·主要技术方法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其内涵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洪江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4-29页 |
| 1 洪江市概况 | 第24页 |
| ·洪江市基本情况 | 第24页 |
| ·洪江市经济发展战略 | 第24页 |
| 2 洪江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 第24-29页 |
| ·城乡用地结构 | 第24-25页 |
| ·城乡用地特点 | 第25-26页 |
| ·城乡用地存在的问题 | 第26-29页 |
| 第四章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 第29-38页 |
| 1 人口预测 | 第29-31页 |
| ·计划生育部门的预测结果 | 第29页 |
| ·回归预测法 | 第29页 |
| ·灰色系统法 | 第29-31页 |
| 2 城镇化水平预测 | 第31-32页 |
| ·经济相关法 | 第31页 |
| ·综合分析法 | 第31-32页 |
| 3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预测 | 第32-38页 |
| ·城镇用地规模预测 | 第32-34页 |
|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预测 | 第34-35页 |
|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预测 | 第35页 |
| ·特殊用地规模预测 | 第35-36页 |
| ·交通运输用地规模预测 | 第36页 |
| ·水利设施用地规模预测 | 第36-37页 |
| ·建设用地总量 | 第37-38页 |
| 第五章 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调整及其优化措施 | 第38-48页 |
| 1 城乡用地发展方向分析 | 第38-39页 |
| ·湘西地区开发战略 | 第38-39页 |
| ·市治搬迁对城乡用地布局的影响 | 第39页 |
| 2 各项建设用地布局调整 | 第39-41页 |
| ·城镇用地布局调整 | 第39-40页 |
| ·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调整 | 第40-41页 |
|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调整 | 第41页 |
| 3 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的战略措施 | 第41-48页 |
| ·编制科学的规划体系 | 第42页 |
| ·积极推进产业聚集,实行集约用地 | 第42页 |
| ·构建土地有形市场,推动土地资源的市场配置 | 第42-43页 |
| ·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 第43页 |
| ·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 | 第43-44页 |
| ·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整理 | 第44-45页 |
|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严格把握控制城乡建设用地的基本决策 | 第45-48页 |
| 第六章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举措 | 第48-56页 |
| 1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与评价 | 第48-53页 |
| ·土地利用潜力分析与各类用地的合理需求 | 第48-50页 |
|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的基本原则 | 第50-51页 |
|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的基本思路 | 第51页 |
| ·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51-53页 |
| 2 集约利用土地的举措 | 第53-55页 |
| ·集约用地的必要性 | 第53-54页 |
| ·集约利用土地的措施 | 第54-55页 |
| 3 对洪江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一些建议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个人简介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