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社会与环境论文

论生态实践的生成与必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引言第10-14页
 一、课题来源第10页
 二、课题意义第10-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10-11页
  (二) 实践意义第11页
 三、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一) 西方学者对生态实践的研究第11-12页
  (二) 国内学者对生态实践的研究第12页
 四、发展趋势第12-14页
第一章 生态实践的概念解读第14-20页
 一、生态实践的内涵第14-15页
 二、人类实践的发展阶段第15-20页
  (一) 依附性实践第16页
  (二) 改造性实践第16-18页
  (三) 生态性实践第18-20页
第二章 生态实践生成的传统文化依据第20-32页
 一、儒家“曲成万物而不遗”的万物生成观第20-25页
  (一) 开物成务第20-22页
  (二) 惜物第22-23页
  (三) 节用第23-25页
 二、道家“道法自然”的生态观第25-28页
  (一)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第25-27页
  (二) 道行不虚,道法自然第27-28页
 三、管子“人与天调”的生态实践思想第28-32页
  (一) 天有其常第28-29页
  (二) 人君天地第29-30页
  (三) 人与天调第30-32页
第三章 生态实践生成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第32-39页
 一、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历史发展第32-33页
 二、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第33-35页
  (一) 对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表述第33页
  (二)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阐释第33-34页
  (三) 对生态问题产生根源的分析第34-35页
 三、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对生态问题的解说第35-36页
 四、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第36-39页
  (一) 生态人与生态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第36-38页
  (二) 生态自然与生态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第38-39页
第四章 生态实践生成的现实必然性第39-46页
 一、现代社会实践方式的异化第39-41页
  (一) 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第39-40页
  (二) 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第40页
  (三) 人与自身意识关系的异化第40-41页
 二、现代生态危机的根源第41-42页
  (一) 主客二分的思维状况第41页
  (二) 物质欲求的极度膨胀第41-42页
  (三) 单向的线性实践方式第42页
 三、现代实践方式的生态论提升第42-46页
  (一) 主体人的生态向度改造第42-43页
  (二) 思维方式的生态性转型第43页
  (三) 价值观念的生态性转换第43-44页
  (四) 消费方式的生态性转变第44-45页
  (五) 实践方式的生态性转化第45-46页
第五章 生态实践的生成过程展望第46-48页
 一、初始阶段第46页
 二、曲折发展阶段第46-47页
 三、逐步完善阶段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治文明现代发展背景下生态型政府构建
下一篇:基于GPS信息的城市道路服务水平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