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构件技术在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
第一章 绪论 | 第1-19页 |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8-10页 |
·课题背景 | 第8-9页 |
·课题来源 | 第9-10页 |
·嵌入式系统简介 | 第10-13页 |
·嵌入式系统的结构特点 | 第11-12页 |
·嵌入式系统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基于 TI DSP的嵌入式系统 | 第13-17页 |
·DSP系统的构成 | 第13-14页 |
·DSP系统的设计流程 | 第14-16页 |
·TMS320F2812 | 第16页 |
·DSP芯片的应用 | 第16-17页 |
·课题内容及意义 | 第17-18页 |
·课题内容 | 第17-18页 |
·课题意义 | 第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 | 第19-30页 |
·软件复用 | 第19-21页 |
·软件构件 | 第21-24页 |
·软件构件的特点 | 第21-22页 |
·软件构件的分类 | 第22-23页 |
·软件构件的构造原则 | 第23-24页 |
·当前技术规范 | 第24-25页 |
·OMG的 CORBA | 第24页 |
·微软的 COM | 第24-25页 |
·Sun的 EJB | 第25页 |
·国内外发展动向 | 第25-27页 |
·嵌入式软件构件平台 | 第27-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基于 M文件的开发思路设计 | 第30-61页 |
·MATLAB和 M函数文件 | 第30-35页 |
·MATLAB的软件构成 | 第31页 |
·MATLAB的优缺点 | 第31-32页 |
·MATLAB的数据类型 | 第32页 |
·M函数文件 | 第32-35页 |
·从 M文件到 C语言文件的转换 | 第35-43页 |
·将 M文件编译为 C语言文件 | 第35-39页 |
·提取有用语句 | 第39-41页 |
·参数格式转换 | 第41-42页 |
·本方法的局限性 | 第42-43页 |
·从 C语言文件到可执行文件的转换 | 第43-47页 |
·CCS的组件结构 | 第43-44页 |
·代码产生工具及流程 | 第44-47页 |
·CCS的 Simulator调试环境 | 第47页 |
·模型参考自适应辨识的实现 | 第47-60页 |
·辨识原理 | 第48-49页 |
·具体实现过程 | 第4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基于SIMULINK模型的开发思路设计 | 第61-90页 |
·DSP软件设计方法的变革 | 第61-65页 |
·汇编语言编程 | 第61-62页 |
·C语言编程 | 第62-63页 |
·MATLAB辅助设计 | 第63-64页 |
·MATLAB-DSP系统级设计 | 第64-65页 |
·DSP目标代码产生过程 | 第65-88页 |
·配置 ETTIC6000 | 第66-70页 |
·创建和仿真 Simulink模型 | 第70-75页 |
·建立与 CCS的连接 | 第75-78页 |
·生成标准 ANSI C代码 | 第78-86页 |
·生成目标可执行代码 | 第86-88页 |
·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88-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基于 TI库文件的开发思路设计 | 第90-102页 |
·FFT算法的原理 | 第90-92页 |
·具体实现过程 | 第92-101页 |
·获取 FFT的库文件 | 第92-94页 |
·配置 CCS | 第94-95页 |
·修改C源文件 | 第95-97页 |
·编译工程myfft.pjt | 第97-98页 |
·运行并调试myfft.out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结论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