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学论文--经济学基本问题论文--经济范畴论文

非正式制度、财产权利与分工扩展

内容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4页
0 前言第14-32页
   ·问题的源起第14-25页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研究现状第15-25页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第25-26页
   ·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构第26-29页
     ·本文的主要观点第26-28页
     ·本文的结构第28-29页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9-32页
1 分工、市场扩展与经济发展第32-47页
   ·相关增长理论综述第32-40页
     ·斯密分工论与杨格定理第32-36页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增长理论第36-40页
   ·分工演进的负面效应第40-43页
     ·人类的异化第40-41页
     ·交易成本的提升第41-43页
   ·市场自发扩展的直接条件第43-47页
     ·分工结果的内部化第43-45页
     ·价格信号的灵活调整第45-47页
2 产权与分工和市场扩展第47-74页
   ·产权理论第47-54页
     ·产权理论概述第47-50页
     ·产权与交易费用第50-51页
     ·产权对分工演进的影响第51-54页
   ·产权制度第54-61页
     ·产权制度的性质与产权制度的职能第54-57页
     ·有效产权制度的社会条件第57-61页
   ·产权与企业内部分工第61-68页
     ·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第61-63页
     ·产权与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第63-66页
     ·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第66-68页
   ·产权与社会分工第68-74页
     ·企业与市场的边界第68-69页
     ·产权分配与社会分工第69-74页
3 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第74-105页
   ·制度知识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74-80页
     ·制度知识的含义第74-77页
     ·制度知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77-80页
   ·非正式制度的性质及演进第80-90页
     ·非正式制度的性质第80-81页
     ·非正式制度的演进特征第81-85页
     ·非正式制度演进的影响因素第85-90页
   ·正式制度的性质及其演进第90-97页
     ·正式制度的性质第90-92页
     ·正式制度知识的积累与路径依赖第92-97页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区别以及相互影响第97-105页
     ·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区别第97-100页
     ·相互影响第100-105页
4 东亚传统的非正式制度第105-122页
   ·非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第105-112页
     ·市民社会的基础—个人主义第105-108页
     ·集体主义与经济理性第108-110页
     ·儒教、小农经济与集体理性第110-112页
   ·以家为中心的社会结构第112-122页
     ·小农经济与以家为中心的社会第112-115页
     ·小农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第115-118页
     ·家—作为一个生产组织第118-122页
5 专制主义的国家政体第122-144页
   ·集体理性与专制主义第122-124页
   ·政治上的专制第124-135页
     ·封建社会的终结第124-125页
     ·集权社会第125-127页
     ·稳定专制统治的基础第127-131页
     ·西方国家政治权力的演变第131-135页
   ·经济上的专制第135-140页
     ·皇权与产权第135-137页
     ·重本抑末第137-138页
     ·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第138-140页
   ·近代以降专制主义的演化第140-144页
     ·政治上的演化第140-142页
     ·经济上的演化第142-144页
6 东亚传统非正式制度与不平等的产权关系第144-169页
   ·非个人主义与不平等第144-152页
     ·小农经济—一个封闭系统第144-146页
     ·家庭内部的治理第146-148页
     ·交易中的不平等第148-152页
   ·非个人主义与市场交易第152-161页
     ·交易的条件第152-153页
     ·非个人主义对产权关系的影响第153-159页
     ·社会交易对市场交易的替代第159-161页
   ·非个人主义与企业第161-169页
     ·不同交易成本下的合约形式第161-163页
     ·非个人主义与企业内部产权关系第163-166页
     ·企业一体化与企业分化第166-169页
7 非正式制度、政府干预与分工扩展第169-204页
   ·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历程第169-179页
     ·发达国家长期增长的基础第169-174页
     ·发达国家的政府干预特征第174-177页
     ·日本的例外第177-179页
   ·非个人主义与政府干预第179-184页
     ·非个人主义社会政府干预程度第179-180页
     ·政府垄断与变异政府垄断第180-183页
     ·政府干预与交易成本第183-184页
   ·强政府干预的其它动因第184-190页
     ·后发展国家经济加速发展的条件第184-185页
     ·东亚国家(地区)的政体第185-188页
     ·殖民地经历与赶超战略第188-190页
   ·政府干预与分工扩展第190-200页
     ·政府对市场的替代第190-194页
     ·韩国的经历第194-197页
     ·政府干预的后果第197-200页
   ·国家干预与内生经济增长第200-204页
8 结束语第204-223页
   ·文化与东西方的崛起第204-210页
     ·基督教文化与资本主义第204-207页
     ·儒教与亚洲奇迹第207-210页
   ·东亚奇迹与东亚危机第210-218页
     ·东亚奇迹产生的背景第210-214页
     ·强政府与东亚危机第214-218页
   ·个人主义与现代化第218-223页
     ·个人主义与现代性的统一第218-221页
     ·儒教传统文化下的现代化问题第221-22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23-229页
后记第229-231页

论文共2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数据索引技术的研究及在GIS中的应用
下一篇:嵌入式软件构件技术在自适应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