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8-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0-12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11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2 挤扩支盘桩受力性能分析 | 第12-21页 |
| ·荷载传递理论分析方法 | 第12-15页 |
| ·几种常见荷载传递理论分析方法 | 第12-14页 |
| ·影响荷载传递的因素 | 第14-15页 |
| ·几种常见静载压桩破坏的标准分析 | 第15-18页 |
| ·挤扩支盘桩的作用机理和破坏形式 | 第18-20页 |
| ·挤扩支盘桩的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 ·挤扩支盘桩的破坏形式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3 挤扩支盘桩承载力计算 | 第21-32页 |
| ·挤扩支盘桩承载力公式简介 | 第21页 |
| ·北京、天津两市建委联合推荐的设计方法 | 第21-22页 |
| ·火力发电厂挤扩支盘桩暂行技术规定的设计方法 | 第22-24页 |
| ·浙江省规范所取用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 ·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计算公式 | 第24-25页 |
| ·浙江省《挤扩支盘桩混凝土灌注桩技术规程》的计算公式 | 第25页 |
| ·徐至钧提出的挤扩支盘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 第25-26页 |
| ·由吴兴龙、李光茂、魏章和提出的计算公式 | 第26-27页 |
| ·卢成原、孟凡丽、战永亮等提出的计算公式 | 第27-28页 |
| ·崇劲松提出的计算公式 | 第28页 |
| ·本文建议的挤扩支盘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28-31页 |
| ·挤扩支盘桩荷载传递特性 | 第29-30页 |
| ·挤扩支盘桩承载力计算公式 | 第30-31页 |
| ·几种主要计算方法的估算结果与试验比较分析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4 挤扩支盘桩-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第32-48页 |
| ·求解的力学方法 | 第32-33页 |
| ·有限元法简述 | 第32-33页 |
| ·Ansys 简述 | 第33页 |
| ·计算模型 | 第33-36页 |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33-35页 |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35-36页 |
| ·成果分析 | 第36-47页 |
| ·位移场分析 | 第36-39页 |
| ·力场分析 | 第39-46页 |
| ·挤扩支盘桩破坏模式的分析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5 挤扩支盘桩设计与施工技术 | 第48-57页 |
| ·挤扩支盘桩设计的主要内容 | 第48-51页 |
| ·挤扩支盘桩的结构 | 第48-50页 |
| ·挤扩支盘桩的结构尺寸 | 第50页 |
| ·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计算 | 第50页 |
| ·挤扩支盘桩的构造 | 第50-51页 |
| ·挤扩支盘桩的施工过程 | 第51-56页 |
| ·挤扩支盘桩的施工工艺 | 第51-53页 |
| ·挤扩支盘桩施工中使用的机械设备 | 第53-55页 |
| ·挤扩支盘桩施工中注意事项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6 结论 | 第57-59页 |
| ·结论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附录 | 第63页 |